图为挂镇村再生稻头茬稻机收现场。
连日来,桐城市8.5万亩再生稻头茬稻迎来丰收季,各地种植户抢抓农时、组织机收,确保头茬稻颗粒归仓、二茬稻稳产有保障。
近日,在范岗镇挂镇村,种粮大户官申阳正组织收割机抢收再生稻头茬稻,经过脱粒、分离、清选等流程,金黄饱满的稻粒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等候在旁的运输车上。
图为挂镇村再生稻头茬稻机收现场。
今年,官申阳种植了260余亩再生稻,在当地农技人员全程指导以及自身精心管护下,再生稻头茬稻喜获丰收,对二茬稻的收成也充满了信心。他说:“头茬稻亩产估计在680公斤至690公斤之间,从稻桩来看,二茬稻亩产将超190公斤,相比往年,亩均总产略有增加。”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种田的精准落地。官申阳告诉记者,再生稻种植的关键在于把握“黄金一周”,在头茬稻收割前约一周内,通过浅水施肥等精细管理,为二茬稻高产打下基础。
图为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再生稻二茬稻生产。
再生稻接茬生产之际,当地农业部门已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在官申阳的稻田里,该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吴基元说:“政府为再生稻种植户发放补贴,提高了大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加上再生稻“一种两收”,可以节本增效,农技服务随时跟进,保障了再生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
今年,桐城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扶持相结合,引入再生稻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提升机械化耕作水平,有力促进了再生稻扩面积、提单产,助力农户增收。目前,全市8.5万亩再生稻头茬稻收割任务已完成97.5%,预计8月底全部结束。 (徐鑫鑫 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