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务工村民在基地里种药材。
近年来,桐城市青草镇紧盯荒坡、林下空地和村民房前屋后空地,把特色中药材种植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发展“林下经济”,全面对接北京、安徽亳州、湖北蕲春等地的药企,密切产业合作,实现“一地多收”,绘就了“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
利用林下空地,广种适生药材
今年以来,青草镇引进北京吴云生中医药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引导农户广泛种植知母、桔梗、天冬等中药材。在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下,中药材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点亮乡村产业振兴梦。
在该镇乔庄村中药材种植基地,100多亩知母长势喜人。村民们躬身垄间,忙着除草。“这一片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非常适合知母生长。这批中药材成熟后主要供应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吴云生中医药研究所基地负责人林巨宽告诉笔者:“我们最看重的是青草镇的富锌土壤,今年秋季主要发展知母、射干和板蓝根,总面积2000亩左右,现在正在栽植白芍、白芷、元胡等中药材,估计明年秋后产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如果当地村民愿意种植药材,我们保证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据乔庄村党总支书记许荣介绍,该村将油茶林林下空地经营权流转给药材公司种植药材,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也得到了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村民学到了药材种植技术。目前,北京吴云生中医药研究所已在乔庄村栽种中药材近200亩,该村还打算将白芍等花卉类药材应用于人居环境提升,替代部分绿化大苗,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群众收入。
在五聚岭大山腹地的陶冲村古朝庵种植基地,荒地里已经长出一棵棵“黄金”,村民们正挥舞着锄头,手脚麻利地采挖茯苓,整个林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这茯苓个头真大,估计这一个得有5斤重。”徐文美拎着刚刚挖出来的茯苓高兴地说。“这块地是岳西专家种的,大概有20亩,今年迎来第一个丰收季,预计总产量10吨左右。基地已经联系好制药厂家,后期将上门收购,按照市价每斤5元计算,预计收入将达10万元。”
据了解,青草镇利用森林抚育项目,将采伐剩余的松木段木作为培育基料,种植茯苓,在变废为宝的同时,有效盘活林下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下一步,该镇将依托11.6万亩林地资源,用活1.2万亩油茶林地,开发林下经济新产品,着力打响品牌,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开创乡村振兴美好“钱”景。
盘活荒坡荒地,闲置资源“生金”
图为务工村民忙着收获天冬。
经过长达三年的蛰伏,青草镇尧天村的中药材天冬迎来采收季。天冬种植户王百牛高兴地介绍:“现在正是天冬采收的季节,像这棵天冬长得特别好,颗粒圆润饱满,大小也很均匀,差不多有四五斤重,现在市场价是四五块钱一斤,这一棵20块钱左右。一亩地2000棵,收入约有四五万块钱。”
天冬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肺的功效。2021年3月,尧天村开始在高岗坡地种植天冬。由于除草、施肥等管护措施到位,经过3年生长,天冬已经成熟。王百牛说,这批天冬是试种的,摸着石头过河,不敢种太多,只有20多亩。全部是订单销售,虽然价格低一点,但收入稳定可靠。明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并尝试后续粗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这是一片高岗地,由于水源不足,所以一直荒着。我们引进了天冬,安排脱贫户参加种植,带动50余户农民就业,人均务工增收5000元。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所有高岗地推广天冬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尧天村党总支委员徐博文说。
推广复合经营,“一地多收”增效
图为丰收到手的天冬。
“这片金银花种植有四年了,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好的效益。”在青草镇金银花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周佰应向笔者算了一笔账:“这片油茶林原来每年要花钱除草、施肥,林下套种金银花以后,这一块开支省下了,金银花今年是第一次采摘,采摘鲜花2500公斤。”
“我们家就住在附近,每天差不多有80多块钱务工收入,比在家里闲着强多了。”参加采花的复兴村村民桂翠兰说,“这个工作很轻松,年龄大的也可以干,只要细心点就行。”
在高山村的桔梗基地,复新林业生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边指挥工人除草,一边介绍自己种植的中药材:“我去年种的100多亩桔梗长势喜人,预计今年收入近50万元!这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复新公司承包了这片林地,村里增加了收入,村民获得了租金,还带动了70多户村民就业。现在周边村民都在跃跃欲试,想跟着种桔梗呢。”在场的村干部也很高兴。
该镇复兴村创新联农、带农和富农机制,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流转了6个村民组的近700亩林地,栽植油茶,同时与浙江一家药材公司合作,在林下套种栀子花,实现“一地两收”和村集体、药材公司、村民三方共赢。
青草镇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和亳州药企、湖北蕲春药企等单位的合作,百亩白芍、千亩桔梗、千亩栀子花种植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一个集中药材种植与观光于一体的精品中药材种植基地初现雏形。明年开春,这些中药材种植基地将成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该镇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推广适生药材和精深加工为“两翼”,壮大中药材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黄健生 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