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堤护埂工程施工现场。
11月15日,孔城镇双河村赵庄村民组的田畈里,工人们正制模水渠。另一端,河堰堤坝护堤工程也在推进中。渠道把田块、河流和田畈中间的当家塘串联起来,通过拱坝、闸门,畅通水循环末梢,实现旱灌涝排。
据悉,该处工程是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340万元建设的。孔城镇是桐城的农业大镇,有基本农田8.3万亩。近三年来,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孔城镇地形复杂,有岗地、有丘陵、有圩口。为保障工程效果,该镇广泛听取群众建议,结合专家意见,因地制宜设计改造方案。赵庄村民组临近河流,采用沟、渠、塘、闸、坝、路一体化改造方案,畅通农田末梢循环。洪庄村民组地处山岗,早年的水源地是境主庙水库,路途远,且引水的水路已崩溃,种田只能望天收。2022年旱情严重,120亩岗地几乎绝收。这次改造采用小田并大田、深挖当家塘的方式进行。120亩连片水田范围内,扩挖了3口当家塘,总容量4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2.4万立方米。据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丁俊贵介绍:这片地以前小田多,田埂薄,漏水现象严重,加上水源不足,种下的粮食难以保障数量,更谈不上质量。
图为孔城镇双河村新修的2.4万立方米容量的当家塘。
双河村共有农田6941亩,有25个大户流转承包。水路差别大,承包地租也不同。据双河村党总支副书记肖培厚介绍:今年有三个片区共3200亩农田实施高标准改造,占全村现有农田的46%以上。这些工程实施后,水利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利于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为来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在项目建设期间,种粮大户江龙武和父亲江兴姜每天都来看工程进度。他流转的500多亩田地在改造区域。以前由于水路不畅,“涝了排不掉,旱了想水又想不到”,这些年没少受累。看着工程一天天进展,江龙武高兴地说:“有了这些沟、渠、路,以后种田省心多了,丰收也有了保障。”
自2019年以来,孔城镇共有5.5万亩农田实施了高标准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藏粮于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丁俊贵介绍,今年光明村3000多亩水稻丰收丰产,未受到严重旱情的影响,靠的就是去年实施的一级抗旱站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悉,孔城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共7400亩,已完成70%,预计2023年4月全部完工。(汪桂云 徐鑫鑫 吴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