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治理的需要,有效解决社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桐城市龙眠街道东关社区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自治效能,党建引领下践行“四事四权”工作机制,推动了基层治理效能与社区发展要求的有效衔接,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区自治新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规范、服务一流、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共同体”。
网格服务覆盖有形,管事办事覆盖有效。
东关社区强化网格服务中心为组织载体,科学合理划分5个网格,社区两委兼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聘任53名单元长,层层管理压实责任,定人、定岗、定责,依托“文都e家”、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单元微信群等平台,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东关社区分工分类专人管事,做到遇事有人问,大事有协调专班,小事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从而实现“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网事管理有效覆盖。
人民调解有“专员”,调解调事有“五老”。
为推深做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东关社区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在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聘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化解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矛盾纠纷隐患。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人民调解员通过深入摸排走访,制定“菜单式”服务清单,推出“上门式”、“会诊式”、“跟踪式”及“线上+”多元服务模式,对社区居民群众开展便民调解服务。物资巷污水管道改造中,有居民发反映污水排放影响居家生活。人民调解员及时上门进行现场调解,化解了纠纷,居民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社区共推选出25名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人员,设立了五个网格“五老”调解组,运用自身的优势进行调处,为创造平安社区发挥余热,有效保障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形成齐抓共管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就辖区家具厂宿舍周边道路破损影响居民出行问题召开“五老”协商议事会,确定在确保不影响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对道路举行维修。协商议事会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得到居民代表的充分认可。
书记督办拢民心,支部说事重民意。
社区书记每月定时定点对重大事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督办,不仅抓制度建设,还抓民意成效。同时对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坚持尊重民意和依法依规为群众办事相结合,凸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辖区孙家弄一居民私自圈养家禽,气味难闻,卫生脏差,遭到周边居民多次投诉无果。作为居民身边生活的“大事”,书记亲自督办,上门调解,圈养家禽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支部说事讲究以“说”为主,少说成绩多说问题和困难,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辖区居民对古树影响房屋安全问题,向上级反映但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社区召集各级职能部门、党员、居民群众代表召开居民说事会协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动的形式,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今年8月以来,东关社区通过支部说事解决群众问题事项7余次,说事议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协商民主恳谈,群众共商共议。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社区居民间有不少的共同价值、联结,但是居民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矛盾也在所难免。东关社区结合“四议两公开”,在协商民主恳谈会上,让所有的居民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东关社区在涉及改造的老旧小区设立了业主委员会,在物资局宿舍组建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引导居民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通过民主协商议事,高效便捷地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矛盾纠纷,实现了小区的和谐稳定。
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社区完成了庆龙公司宿舍等1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完成了孙家弄等8条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拆除9个旱厕,改建了3个标准化公厕,修剪了15棵大树的安全隐患。老旧小区焕发新颜,改善了居民的人居环境,老旧小区的管理得到提升。
群众共商共议的运作机制,使居民之间沟通顺畅,处理问题有章可循,维护了居民权益,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