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六尺巷社区干部在“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
今年以来,桐城市文昌街道科学谋划,找准定位,创新治理方式,聚合“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智治”能量,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了一方平安,促进了一方发展。
搭建平台促自治。文昌街道以西苑社区“红色港湾”、翻身社区“周三会客厅”、六尺巷社区“德邻社”、三里社区“睦邻社”等平台,“零距离”听民声、聚民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村民组)治理和服务,对社区(村民组)能办的事和群众想办的事,自己议、自己干、自己管;以村(社区)“六尺巷调解工作室”为阵地,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充分运用村民(居民)代表大会、村民组例会等“微协商”平台,落实问题收集、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着力解决区域治理难题,真正实现了“私事不出门,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
部门联动促共治。文昌街道将基层现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社会治理网格”,建立由街道办事处各办站所、妇联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定期磋商、调度相关工作;推动平安建设、民生工程融合,将安全饮水、修路、紧急求助、困难帮扶等民生问题及诉求一并纳入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对收集受理的民生诉求及服务事项进行分流处理。今年以来,文昌街道依托综治中心,开展联合执法突击检查15次,会同相关部门调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20余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4起。此外,文昌街道还整合公安派出所、学校、志愿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力量,组建护校联盟,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图为文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调解民间纠纷。
新风正气促德治。为充分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文昌街道始终坚持以德铸魂、以德化人,将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文明新风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宣传+走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家风好家教、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活动;注重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栏、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文明家庭”“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各类榜样的先进事迹,弘扬新风正气,引导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市民。今年以来,街道共评选出2户文明家庭、7名身边好人、2名优秀志愿者。
持之以恒促法治。文昌街道在做好普法、依法行政的同时,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措施,定期开展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上门走访、关爱帮扶等活动,及时对接司法、民政等部门,对生活困难的安置帮教对象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措施,加强人文关怀,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消除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目前,该街道社区矫正对象年度帮教率达100%,年度安置率达100%。
图为“普法进校园”活动现场。
充实网格促智治。文昌街道成立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6个村、9个社区划分为81个责任网格和746个单元网格,组建文都义警安桐公交队、文都义警桐城公交队、文都义警桐城跑协队、文昌护学联盟、文都义警龙安广场商户队五支队伍,建强“文都义警”队伍,促进群防群治;开启智慧治理新模式,加强乡村“雪亮工程”建设,拓展“文都e家”应用场景,集成人防、物防、技防的优势,为平安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提供了精准到点、反应迅速的信息平台。
市域治理重在基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昌街道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举措,继续提升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徐鑫鑫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