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桐城文昌街道交通村:一方碧水焕发乡村“颜值”

2022-09-23 来源:中安在线 撰稿:方琼 吴浩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走进文昌街道交通村黄桥组,道路整洁、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清澈见底的池塘,像一颗钻石镶在土壤中......自然的美景充满了诗意,透着锐意。

  “以前的这里可不是这样,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意向池塘内乱扔垃圾,水浮莲、杂草侵占污染,气味难闻,环境脏、乱、差,外来人一看直摇头”。小组长魏安国感慨道。自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整治的号角吹响以来,交通村党总支把这里作为攻坚克难的第一关,一场没有硝烟的环境治理战就此这里打响......

  重宣传,“被动”变“主动”。黄桥组自然村庄依水而建,水系治理重中之重。交通村多次利用乡村振兴大讲堂、乡贤座谈会等契机,把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搬上讲台;把群众代表带进示范点交流学习,通过点对点、户对户的宣传,村民的思想变了,自筹资金3万余元将22户污水管接入了化粪池、修通了进水渠道,让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池塘,并自觉拆除了塘边的鸡棚鸭舍,掐断了水系污染的源头,使每个村民积极主动起来,变消极为动力,从“旁观者”变成“主动者”,让村庄环境悄然发生锐变。

  齐参与,“黑臭”变“碧波”。“众人拾柴火焰高”,村民参与自治共管才是长治之制,在党员黄毅的带领下,8名年轻人组成了“堰塘清理”志愿服务队,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对大堰塘内的垃圾、浮萍、杂草、漂浮物等进行打捞,坚持一周的不断清理,塘里的水质越来越清澈,原来的黑臭水体变成了碧波荡漾,让人流连忘返。交通村坚持长效机制,率先启动“塘长制”,为池塘配上了“管家”,有效保障了水面清洁美观和水体环境安全,助推农村人居环境再上一步台阶。

  集广思,“废塘”变“宝盆”。环境提升不仅仅是村干部的“颜面”,也是村民实实在在的“财富”。为“变废为宝”,村两委结合实际,召开商讨会,让闲置的堰塘承包出去养鱼、养鸭,村民组每年增收1万元。曾经让人掩鼻绕着走的臭水塘,如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好处。村民黄张东感慨道:“今年中秋节回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改变太大了。”现在每家每户都成为堰塘的管理员,把塘口管护看成自家的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富民新路径,增添乡村新内涵是乡村振兴最朴实、最生动的篇章,交通村将继续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方式,让生态美起来、乡村靓起来,再现水清天蓝、人和村美的新画卷。(方琼 吴浩)


来源:中安在线
撰稿:方琼 吴浩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