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郎湾组村民集中居住点前,一排排礼品码放整齐,米面、洗衣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正等待通过“信用分”兑换方式发放给村民。
“现在,我们村哪里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村民们都会自发地前去帮忙。这不仅能够赚得信用积分来兑换礼品,还能激发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水岭村党总支副书记朱琪说。
如今,走进水岭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清爽有序,村民们生活安适休闲,一派祥和新农村画卷。作为黄甲镇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村,该村将人居环境、公共管理、村级发展、乡村建设与信用体系紧密结合,根据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一季度,郎湾组的张泽剑通过实施的“积分制”管理,共拿到505个正能量积分,是该村民组积分榜第一名,兑换了一袋大米。“吃的是大米,我尝到的却是基层自治的‘甜头’。”张泽剑高兴地说。
水岭村位于桐城市西部,是典型的纯山区村,由原中岭、五岭、水磨三个小村合并而成。与很多合并村一样,水岭村一开始也存在“合村不合心”、村民参与村里事务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自村民“积分制”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以示范带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等创新措施,实现村民日常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得1分,维护群众和集体利益加20分,房间屋后不整洁、厕所清扫不干净不得分……“水岭村乡村治理积分卡”中包含基本要求、人居环境、公共管理、村级发展、乡村建设5大类,按时参加各类活动、邻里和睦、孝顺父母等30项。每季度,由村民代表、村干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每户家庭进行评议,并按照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年底,综合积分和其他表现,对每个村民组内得分前3名的户主进行表彰,以此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活力,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
“积分制只是水岭村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村级发展、村域治理的一种方式,目前效果很好。下一步,我村村将继续推进积分制管理,让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推手’作用。”水岭村党总支书记章生权告诉记者。
水岭村村民“积分制”只是黄甲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该镇通过开展村民“积分制”,呈现出村民之间争积分、抢着干、自觉干、做贡献的良好局面,为全镇实施振兴“微积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作为‘积分制’的参与主体,既能自己挣积分,也能评议他人积分,还能享受积分成果。”黄甲镇党委副书记徐学江介绍,通过“积分制”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存在的不良风气,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由懒于参与村级事务转变为主动献智献策,实现了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振兴“微积分”是新形势下加强村民教育管理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也是广泛发动群众,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搅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激发了村民自觉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记者 陈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