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大关镇慎稳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结合耕地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规范农民建房、盘活闲置资源等宅基地管理方面成效显现。
健全机构队伍,农民建房规范有序。成立宅基地审批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宅基地联合审核工作例会,坚持“一个部门受理,多个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按职责加强宅基地申请资料审核,确保申请材料准确无误。设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实行“周巡查、月收集、季通报”动态巡查机制,着力从源头及时发现、杜绝违法违规建房行为。目前已选聘97名协管员,累计巡查2000余次,同时强化考核激励,2021年全镇共评选“优秀协管员”5名,截至目前,全镇无一例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细化审批流程,民生实事高效办理。严格遵循“村民申请、村级审查、镇级审批”工作流程,利用广播、宣传画册、村民小组议事会等渠道宣传宅基地相关政策,让村民申请更加“合理”;对村专干开展宅基地申请审批培训,从法律政策、工作职责、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保障村级审查“合规”;严格落实联审联批,镇农经站联合资规所等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四到场”,即选址到场查明土地性质、开工放线确定房屋四界、建中验线防止面积超标、竣工检查是否按申请建房,坚决遏制未批先建、批甲占乙、批多建少等违法行为,确保镇级审批“合法”。
推进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变现生金。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前期对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摸排登记并悬挂“提示牌”,摸清辖区内闲置资源数量。在盘活利用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政策底线。谋划有偿退出和高效利用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全镇共有13宗、2427.69平方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退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筹利用。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宅基地权益多种实现形式,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房屋、闲置宅基地,缸窑村16户2158亩闲置宅基地(其中建筑面积1580亩)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盘活,农房化身“民宿”,带动每户年增收3000余元。
加强建设管理,宜居农房提档升级。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改进宅基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目前正全力推进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通过“两规合一”引导农村建房向村庄集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宅基地在布局上更紧凑。在村庄规划基础上合理引导各项建设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新建改建房屋建筑风貌塑造与管控,推行青砖白墙的轻徽派建筑风格,无偿提供符合风貌建设要求的图纸供农户选择,2021年全镇共受理157户新建、翻建房申请,并实行“一户一档” 。注重保存传统建筑风貌,对古民宅、古建筑加以保护利用,留住乡愁徽韵,缸窑村周庄有一个修建于清朝的门楼,相传为黄梅戏《乌金记》中周明月故居门楼,在缸窑村规划建设中,以此门楼为主体,对周边农房进行简单修葺,原汁原味保存传统建筑风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胡圣环 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