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服务发展大局,实现孔城镇高质量发展,该镇新一任领导班子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重新开启搁置数十年的红庙村汪庄、柯嘴村民组的拆迁工作。
瞻高顾远,迎难而上。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而此次拆迁任务更是如此。红庙村汪庄、柯嘴村民组的拆迁工作共涉及58户,自2011年签定拆迁协议至今已有十年,虽已完成前期安置但并未拆除原有房屋,期间又因矛盾纠纷、政策变动、领导调整等多种因素叠加,致使拆迁工作搁置。面对矛盾的复杂多样、间隔期长、新土地政策和老安置方案冲突等一系列难题,经该镇新一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在充分权衡公益与私利,实现工程进度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彻底解决群众和政府共同心病,一举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和后续的安置保障任务。
强化领导,科学统筹。要做好拆迁工作,首先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为顺利推进红庙村的拆迁任务,该镇组建了高规格、强有力的征迁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拆迁工作组。提前制定留地安置政策,把保障措施落实在前,让群众打消顾虑、积极响应,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拆迁氛围。明确征拆的标准要求和时限任务,把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征拆工作大局上来。
以人为本,干群互信。要让群众真正拥护、支持和配合征地拆迁,宣传发动是关键工作。为此该镇充分发挥村组“桥头堡”作用,并发动村组扎实做好征拆户政策宣传、思想疏导、情况摸排、大局维稳等工作。从而形成全镇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争当标兵的浓厚工作氛围。“政府都做到这个份上了,我怎么还好意思做‘钉子户’呢?”一位方姓居民这样表示,“我原本对征收非常不满,但工作人员每天登门讲道理、说政策、谈前景,并且领导也一样,镇人大副主席琚贻伟也多次找我沟通,可谓做到苦口婆心,慢慢地我思想转过了弯。”经过干部们的广泛宣传,不少拆迁户都表示支持政府,虽然故土难离,但更愿意为了家乡建设出力。
情理相融,攻坚克难。实事求是地制定分批次、由易到难、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寻求切入点,另一方面对违法阻挠、煽动肇事者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通过坚持工作不停、程序不停来有序推动拆迁进度。制度和机器是冰冷的,但是工作中却从不缺温度。拆迁现场一位已签过协议的妇女阻挠拆迁进行,经反复询问才得知她在签协议时,有诉求忘记提出,怕房屋拆除后政府不再理会,所以临时反悔。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镇党委副书记陈建军火速赶赴现场,积极沟通,在充分了解该妇女的合理诉求后,当面承诺予以解决,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冲突。某大爷家的房子快到拆迁日期时,向工作组提出晚一个星期拆除,原因是自己家的棉花还没晒干。工作组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理解农作物为对农民而言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有不可替代的情感因素,经研究讨论后在保证工期的同时推迟了老人房屋的拆迁日期,使得老人顺利收获了自己的棉花。
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50户的拆迁任务,剩余8户,预计年内能够顺利拆迁。(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