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青草镇:活态传承“桐城歌” 助力打造“人文胜地”

2021-11-25 来源:融媒中心 撰稿:张凌鹤 程春林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青草镇 桐城歌

4 (1).JPG

图为桐城市级“桐城歌”非遗传承人汪少杰在沙铺学校教唱“插秧歌”。

“郎在田里插黄秧,姐拎箩筐去采桑。箩筐挂在树枝上,帮郎田里来插秧,来插秧,插完黄秧再采桑……”11月24日,青草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城歌”进校园活动,该镇桐城市级“桐城歌”非遗传承人、89岁的汪少杰用婉转悠长的原生态歌声,让沙铺学校师生再次感受到“桐城歌”的艺术魅力。


在“桐城歌”传习活动现场,家住陶冲村陈瓦屋组的汪少杰精气神十足,思维敏捷,笑声爽朗。他告诉笔者:“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识字,但从小喜欢唱歌。那时,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差不多人人都会唱几首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歌。在父母和乡邻的言传身教下,我便记住了近百首民歌。”听着原汁原味的“桐城歌”,孩子们兴趣颇高,也有板有眼跟着学唱。

4 (2).JPG

图为沙铺学校师生学唱“桐城歌”。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据该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介绍,青草镇祠河山区的连锵歌、王屋山区的采茶歌、蒿草歌等,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歌谣,是桐城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城歌”,在青草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了青草镇的文化底蕴。”


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走近非遗、爱上非遗,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该镇历来重视非遗的常态保护、传习推广、守正创新。该镇一方面做好田野调查,对“桐城歌”进行抢救性保护,已摄制音像资料10GB和图片40幅、收录整理老民歌140余首;一方面做好“种子”筛选,配合文化部门认定非遗传承人,现已认定“桐城歌”县级非遗传承人5人、安庆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另一方面,常态开展传习推广活动,通过非遗项目上舞台、进校园,促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目前,该镇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演出20余场次,在沙铺学校设立了“桐城歌”校园传习所并开设培训班(每周三下午开班授课),已办培训班28班次、培训280人次,沙铺学校因此荣获“安庆市特色校园”。这些传习推广活动,拉近了年轻一代与非遗项目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5.jpg

图为“桐城歌”校园传习所培训活动现场。

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是促进文化传承的命脉。青草镇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将在整理老民歌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把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图景艺术地融入“桐城歌”歌词,为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使根在民间、溶于血液的文化认同和属于“文都桐城”的文化自信,服务于构筑美好精神家园,为桐城打造“人文胜地”提供最深厚的力量。(张凌鹤   程春林)


来源:融媒中心
撰稿:张凌鹤 程春林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