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群众话民生】民生工程照亮孤儿求学路

2021-10-28 来源:融媒中心 撰稿:黄黔玉口述 孙传银整理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民生工程 孤儿

我叫黄黔玉,今年22岁,家住新渡镇永久村,是名孤儿,现是南京财经大学一名大三学生。我还在襁褓时,被我在外地打工的养父抱回家抚养。当时养父近40岁了,因家贫一生未曾婚娶,抱养我后既当爸又当妈,对我疼爱有加,家里有好吃的总先让我吃个够,逢年过节都给我买新衣。因我年幼,养父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守着家里2亩薄田维持我父女俩生活。到我上学的年龄,父亲把我送到学校,一直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之人。


我在父亲严厉的眼神中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当我拿回学校的各种奖状,父亲都勉励我要再接再厉。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我15岁了,正面临中考时,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5个月后父亲去世了。而我也考进省重点高中。父亲去世前把我的身世详细告诉了我:我原本是弃婴,叫我有机会一定要回原籍寻亲问根,并央求我三叔在他死后一定要将我抚养成人。三叔含泪答应下来,但三叔家也有两个孩子,家庭条件一般。


2014年10月的一天,镇村领导入户走访,看到我的困境,第一时间对照政策,让我享受“困难人员救助金”。这项民生工程标准不断提高,今年我的孤儿补助已提高到每月1100元,还有每年孤儿助学工程补助1万元。今天,我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是党和政府民生工程政策陪伴我这个孤儿一路走来,让我不为生活而担心,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我常想起辅导员对我的教导:“你获得了国家诸多民生工程的资助,一定要心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党的民生工程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真的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民生工程对我的资助,在我求学的路上洒满阳光。我会继续努力,刻苦钻研,将来用知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来源:融媒中心
撰稿:黄黔玉口述 孙传银整理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