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黄甲镇:实施“党建+人才”工作机制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2021-09-2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黄新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黄甲镇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黄甲镇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码人才振兴,通过开展“头雁”提能、“雏雁”破壳、“归雁”赋能、“离雁”强心四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党建+引才”,开源引流。黄甲镇把引进人才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主抓手,依托非公企业党支部建立党员服务点,吸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在桐发展,通过“归雁”赋能,建立优秀人才资源库,其中黄甲镇规上企业安徽中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吸引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在桐就业,杨头村大学毕业生王博文回乡投身茶产业,用专业技术培训、举办开园仪式、茶叶感官学习等等新兴、专业思想为茶叶发展注入新力量。黄甲镇更是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各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支部书记党建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党支部书记注重挖掘优秀人才,启动“雏雁”破壳,今年发展新党员中向阳村多经发展党支部发展的一名预备党员熊巢,从退伍军人到农业致富能手,注重挖掘优秀退伍军人进入党员队伍,凝聚退役军人力量,让党员退伍军人成长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尖兵”,建功乡村振兴战场。

“党建+育才”,夯实根基。黄甲镇积极拓展“拜师学艺”传帮带工作新局面作用,将党建工作和育才工作双向融和。开展“成长导航”计划,创新“周三大讲堂”,通过镇党委书记布置家庭作业,促使年轻干部带主题下村调研了解具体情况上台分享所思所想所感,帮助年轻党员干部在工作初始阶段养成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使命意识。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现有经营主体中引导提升一批,在乡村能人中挖掘培育一批,在县内外人才中引进落户一批,选好选准农村产业带头人,通过“党员带头人+经营主体+农户”等形式推动产业振兴。企业开展“1+2”工作模式培育人才,一名党员职工带两名非党员职工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增强先锋意识,建立互帮、互助、互带、互学的双向互动关系,确保双方取长补短、共强技能。

“党建+惜才”,量身服务。黄甲镇把人才服务作为人才工作的重头戏,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头雁”提能。以14名镇班子成员挂帅、抽调13名机关干部挂包企业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与包保企业的对接联系,带动党员职工、一线工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良好氛围。联动非公党建指导员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为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人才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共收集10余条企业诉求,解决20余件企业难题,保障人才引得进、干得喜、留得住。实施“离雁”强心行动,积极宣传桐城市“人才新政20条”,全面摸排在外人才55人,收录文都英才一体化管理平台,做到底数清,基本信息明,引入优质资源回乡带动发展。加强与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校村合作平台,组织优秀大学生到镇域内重点特色企业实地参观,为企业人才培养新思路,利用专业优势助专业,用专业促产业,全面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助力桐城市“文都英才”工程。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黄新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