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镇立足区位、产业优势,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抓规划,科学布局稳推进。该镇坚持规划引领,坚持适度超前、立足自然禀赋、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编制的原则,因地制宜编制城镇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布点和农村建筑风貌等多项规划。邀请浙江顶点智库经济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制盖特色小镇规划,打造制盖转型升级园区;邀请安建大规划设计院编制蛋鸭产业规划,目前蛋鸭产业园已启动征地拆迁工作。邀请安建大规划设计院对该镇龙头、百岭、麻山、甑山4个村先行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实地勘察,年内基本编制完成,剩下村庄拟于明年完成。该镇坚持做到乡村振兴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一张蓝图绘到底。
抓产业,促进经济强发展。该镇是全国著名的“制盖基地”“蛋鸭之乡”,全镇各类企业166家,其中制盖包装企业64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8件,安徽百世佳公司跻身“中国包装企业百强”。全镇建有禽蛋交易大市场1座,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蛋品加工企业9家,形成以加工为龙头、养殖为主体、禽蛋大市场和蛋鸭产业公司、协会、合作社为服务平台的区域化综合体系,存栏蛋鸭约30万羽,年产鲜蛋7000余吨,产值达3.82亿元。
抓项目,巩固成效惠民生。该镇探索创新“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2020年大关镇新建标准化车间项目,投资460万元,整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70万元,共计530万元,覆盖百岭、龙头、麻山等6个村脱贫户,收益资金分到6个村,每个村收益4.28万元。
今年谋划的农民工创业园项目,总投资1295万元,将成为大关镇集中资源、办大项目、探索“飞地”抱团发展模式的又一重要成果。项目建成后收益覆盖何畈村、王集村、旵冲村、歧岭村、胡埠村、甑山村、缸窑村、麻山村8个村,预计年收益77.7万元,村均增收9.7万元,带动120户脱贫户和农民工就业增收。
抓典型,引导社会正能量。该镇及时有效总结镇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成效,提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积极对好的工作方法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安庆好人”“安庆市道德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获得者、台庄村脱贫户余国云替已逝儿子还债的先进事迹,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旵冲村脱贫户朱仁根身残志坚,闯出一条养殖致富路;歧岭村脱贫户郭兴兰义务保洁事迹也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各村老党员、乡贤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等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抓文化,提升文明促和谐。大关镇是桐北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大关水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被列入安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旵冲村查月华获称“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卅铺中心小学被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桐城歌》校园传习所;旵冲村是中华古老舞狮文化的传承地,这里有保留完整的“十番锣鼓”和民间乐队。近年来,该镇整合民俗节庆活动,坚持以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等为契机,结合非遗文化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先后举办“‘枫叶红’剧社送戏下乡”“大关美食文化节”“农民文化大舞台”“非遗进校园”“非遗成果作品展”以及诗歌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很多活动成为该镇特色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