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个个都成了保洁员,为建设美丽乡村出一份力!”孔城镇红庙村村民童烈才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为改变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该村“两委”一班人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不断压实责任,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把家禽“请”进圈内
为了改变家禽随意放养的局面,该村把耿庄村民小组作为试点来抓,将家禽圈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耿庄村民组一共有61户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鸭,“鸡飞鸭跳”成为常态,遍地鸡粪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平时,行走在村道上都得小心翼翼,就怕踩着鸡粪。自今年4月份开展家禽圈养工作以来,经过两周时间的共同努力,家家户户的家禽全部被“请”进了圈内。现在,村民放养家禽的习惯得到了彻底改变,圈养代替放养,旧貌换了新颜。
把人居环境整治“写”进“村规民约”
今年4月,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审议和通过了新修订的《红庙村村规民约》。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将维护好环境卫生写入其中,以此凝聚共识。同时,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出了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成员并通过了《红庙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章程》,让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监督。“要维护好环境,必须得到每一位村民的支持。”该村党总支书记吴正奇说,“只有大家都遵守了,我们的村庄才会变得更美。”
把办公室“搬”到村民组
该村积极转变思路,开启村干部到村民组“办公”模式,真正下沉到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线,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村民树立人居环境“主人翁”意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让村民成为环境整治的主体。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宣传当前国家关于整治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取得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并要求党员带头,共同监督,共同打造出一个绿色、宜居的新村庄。其次,每天下组入户“对症下药”,针对每户存在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再通过相互比较,让整治过程不留一丝死角。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与群众共同协商,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截至4月底,红庙村共计拆除无功能房屋2处、清理并硬化臭水沟3条、整理柴垛8处、填土21车、围建鸡圈26户、清运垃圾29车,共计投入资金十万余元,目前该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