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镇百岭村状如其名,是一个群山峻岭、云雾缭绕的地方。百岭村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拥有极为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全村上下累计有茶园2000余亩,老少妇孺皆爱饮茶,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
每年清明前半个月左右是茶头出芽的好时节,白天村民们上山采茶,晚上他们则去附近的茶厂现炒加工茶叶。“新茶重在保鲜,搁久了就走了鲜,必须要当天摘、当晚炒。”茶农们这样说道。百岭村大小茶厂累计有10多家,其中拥有大型加工设备的茶厂有2家,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茶农茶叶加工需求。
为充分利用本地茶产业资源优势,带动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百岭村从村民们茶叶加工诉求出发,于2019年成功申报了资产收益扶贫购置茶叶加工设备项目,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购置了一套纯电动的茶叶加工科技型设备,也成为该村第一套村集体拥有的大型茶叶加工设备,帮助村民实现从杀青到制成出库的过程自动化生产。
傍晚时分,走近茶叶加工厂就有一股茶香扑鼻而来,进门就可看见采摘的新鲜绿茶用簸箕盛放着铺满一地,茶农们排队等待茶叶加工。加工厂里的整套制茶设备呈“L”型分布铺张开来,纵向长度近20米。茶农从一端添加茶叶,传送带将茶叶均匀稳定向上推送,经过双热风杀青理条、提香、连续定型烘干、焙干等阶段,茶叶加工就基本大工告成了。
余庆海是这套设备的管护员,他成天待在加工厂里。“这是一套科技型设备,纯电动设备加热,火力稳定可控,产出节奏比较适中,我们这里连我在内只需要四个人就可以完成全流程的茶叶加工。”他竖起他那四根被茶叶“浸绿”的手指说道。
百岭村茶农散户居多,为了方便他们加工茶叶,特地将茶叶加工厂选在了村部边上。虽然交通不太便捷,但是距离茶山较近。每天晚上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茶草被送过来,工人们常常忙到半夜凌晨才结束,每晚可加工干茶130斤至200斤。“这才清明边上咧!”余庆海笑道:“我们要一直忙到谷雨,这茶季才算完结!”
为了照顾茶农利益,茶叶加工按照成品干茶每斤20元计费。“要是遇见脱贫户,我们还给减免优惠呢。”截至目前,设备已经累计取得资产收益3.3万元,极大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均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实现脱贫增收。
该村党总支书记胡章来说:“以前我们只有茶叶资源,现在我们还有了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我们村始终坚持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做好茶叶文章,把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继续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