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路一下雨就满地烂泥,村里、路边到处是垃圾。今年春节回乡,发现家乡变了样。道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都铺了水泥路,出行方便多了。曾经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有的人家甚至将家里的房子改成了乡间小别墅。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各个村民组入口都放置了2至4个垃圾桶,大家都自觉地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爷爷告诉我,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我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3月18日,孔城镇姜范圩村召开了“说说我村(家)新变化”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从池州返乡的姜范圩村村民李瑾跟大家分享了她回乡后的感受。
参加座谈会的该村脱贫户朱田英说,她对于家乡的变化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她说:我家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镇党委政府、村委会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自从我儿子姚争出车祸后,我们家就塌了,医疗费巨大,家庭收入骤减。正当我们全家一筹莫展时,是党的好政策将我们家识别为贫困户,享受“351”“ 180”政策,住院押金不用交,病好出院一起算,医保兜底同步报,自付费用报八成。残疾人协会甚至为我家修建了无障碍通道,为我们家出行提供方便。疫情期间,党委政府为我家姚宇澄送来电信手机一部,用于在家进行网上学习。市、镇、村三级每年为我家提供扶贫济困基金救助;红十字协会、“日行一善”爱心团队、民营企业家等很多有爱心的人士都对我家进行了救助。村委会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让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通过自身发展增加家庭收入。现在,我对生活充满希望,我感谢党!
我来说!我来说!参加座谈会的村民一个个抢着叙说,脱贫攻坚、各项民生政策落地带来的家乡新变化。
最后,姜范圩村党总支书记梅家书总结道:脱贫摘帽后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新的定位。我们要凝心聚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持续发力,通过“无缝对接”,在新征程上书写乡村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