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刘绍彬:脱贫不忘党恩

2021-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余飞 胡高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脱贫户 扶贫政

“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情帮扶,我这么多年的穷帽子怕是摘不掉的。”今年58岁的大关镇百岭村脱贫户、入党积极分子刘绍彬逢人便说。

如今的刘绍彬是村里的“红人”,他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各级扶贫政策,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年收入大概在8万左右。此外,刘绍彬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村集体的活动,和党员同志们一起为乡亲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在思想和行动上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早些年前的刘绍彬整天一副“日子活到了头”的精神状态。对此,村里的扶贫干部决定“扶贫先扶志”,结合实际帮助刘绍彬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刘绍彬种植绿茶;鼓励他在家大量养殖土鸡;帮助刘绍彬申请村里的保洁员和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最终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看到村里帮他量身定制的帮扶好措施,刘绍彬铆足了脱贫的劲,誓要和贫困斗争到底,为自己争一口气。“多好的政策,多好的干部,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刘绍彬说,自己的脱贫信心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刘绍彬一天干好几份工作。为挤出更多工作时间,他每天大清早就开始放鸡、喂食;随着太阳升起,刘绍彬就“切换”身份,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开始到路边清理垃圾。平时,刘绍彬也在村里做些临工,稍微有点空闲,他又去分片的林区里巡查一番。每年春茶采摘时节,刘绍彬更忙了,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从来没见他闲着。

刘绍彬平时一个人独居,他有一个儿子在当兵,今年28岁,在部队已经服役6年了。刘绍彬总是告诫儿子:“做人就是要堂堂正正、不忘本。在部队要听党指挥,在社会要不忘党恩……”

如今,刘绍彬成功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能享受一万五千元左右的各类扶贫补贴;此外,经过他多年的努力,自己养殖的100多只土鸡、种植的10亩绿茶也开始有了收益。2016年,刘绍彬家庭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成了当地的“脱贫示范户”,引领更多的贫困户勤劳致富奔小康。

脱贫后的刘绍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刘绍彬积极参加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村入口的交通要道南桥卡口值守,每天12小时,一干就是近60天,风雨无阻,引导村民们积极配合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2月,年近花甲的刘绍彬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说,要为实现家乡的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事业不断贡献力量。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余飞 胡高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