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街道蒋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庆舟,虽是贫困户,但他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在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产业,用勤劳和智慧的汗水耕耘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康路。
李庆舟与妻胡珍珠育有两子,大儿子通过招亲入赘到隔壁村民组,小儿子李定春尚未成家,与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且上有两位高龄老人需要赡养。2014年,李庆舟61岁,在农村本应是儿孙满堂、尽享天伦的时候。可却因为夫妇俩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李庆舟多年前罹患癌症,劳动能力较弱,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仅靠守着几亩薄田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家庭经济一直很困难。
当年底,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李庆舟户共同生活5人被顺利纳入蒋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村两委及帮扶人根据他家情况,立即制定帮扶计划,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并定期走访,及时了解困难与需求。健康扶贫方面,帮助参加新农合代缴保费,减少家庭支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医疗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就业扶贫方面,介绍户主李庆舟到本村民组做临时工,其子李定春到桐城经开区企业上班。并帮助进行土地流转4.85亩,增加家庭收入2300余元。通过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李庆舟户家庭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离脱贫标准尚有一段距离。
伴随着对各项扶贫政策的不断了解和认同,2016年底,李庆舟的小儿子李定春主动找到村里,希望进行生猪养殖,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村两委及帮扶人高度重视,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就离脱贫致富更近一大步”,并积极帮忙寻求合适养殖场地和上级资金支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第二年4月份,李定春的生猪养殖场就正式投产运营。李定春是一个寡言的人,但他也是一个肯干的汉子,虽然刚开始考虑风险,只有十几头猪苗,但他也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投入到猪场的经营中,虚心请教同行,刻苦钻研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帮扶人一有空闲就上门看望并定期邀请专业养殖技术人员上门传授技术,防范瘟疫疾病的发生。在得知李定春苦于资金不足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的难处后,帮扶人及村两委立即帮助其申请享受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很快,李庆舟户于2017年3月11日获得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5万余元,用于购买猪苗40余头,助其扩大规模,当年获利3万余元,并获得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补助资金5000元。2017年底经入户核算,李庆舟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1314元,完全达到脱贫标准并顺利脱贫。
2018年3月贷款到期,帮扶责任人又帮助其办理小额贷款续贷5万元,同时申请享受产业扶贫到户奖补资金累计5300元,养殖场规模一度达到生猪90余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庆舟全家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和帮扶人悉心指导关怀下,他们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殖能手。虽然2018年底非洲猪瘟的局部蔓延迫使他们不得不暂停猪场经营,但他们坚信困难都是暂时的,并及时将存栏生猪出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当年底,经入户核算其年纯收入仅养殖生猪这块就达到4万余元。伴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持续好转,李定春经人介绍与张弟富结婚,并于2018年喜得一子,全家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
对李庆舟户来说,勤劳才是致富的法宝。2019年,李定春又利用扶贫小额贷款续贷5万元资金发展家禽养殖300余只。通过主打山林散养土鸡的特色,吸引了周边络绎不绝的购买人群,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扶持下,李庆舟户家禽养殖产业再次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并为增加家庭收入持续发力。2020年底经入户核算,李庆舟户家庭总收入达6万多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余元,远远超过脱贫标准。金融扶贫助推产业扶贫发展,把被动的“输血”扶贫,变成主动的“造血”脱贫,提升了贫困户稳定持续创收致富的动力。正如李庆舟所言:“扶贫小额贷 ,带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