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黄甲镇:产业新格局撑起家家“小康景”

2020-10-30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海娟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黄甲镇 香菇大棚

         近日,黄甲镇三新村的香菇大棚里,合作社负责人刘昌义带领几名贫困户正忙着给香菇袋剥皮、上架、摘菇。

  “2018年底,我们申请扶贫项目资金,建设了一期的10个香菇大棚,租给香菇种植大户,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金3万元,且带动了12户贫困户就业,预计户均年收益增加1万元以上。”三新村党总支书记黄孝齐乐呵呵地介绍道。

  三新村过去有不少农户种植香菇,由于简易大棚扛不住狂风暴雨,再加上香菇对种植技术要求高,一些农户最后都放弃了种植。2019年初,10个香菇大棚建成后,三新村唯一的坚持种香菇的菇农刘昌义承租大棚,种植了3万多棒香菇。当年6月,第一批香菇产出,仅120平方米的单个香菇大棚一天就产出了130公斤鲜香菇。去年他收获香菇2.25万公斤,纯收益20万元。今年,他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大棚里设制4层香菇架,已种植5万棒香菇,预计年产香菇3.75万公斤,年产值将突破80万元。

  在尝到大棚香菇的“甜头”后,2019年10月,三新村投资55万元的香菇大棚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发包给种植大户,村集体年收益4万元。二期可容纳7万棒香菇,年产值120万元。为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三新村积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电商平台、农特产品购销群,打开香菇销路。

  “过去我们自己搭棚子,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多亏了三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建起了坚实的大棚。冬天能保温抗雪灾、夏天能降温保湿,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刘昌义说道。三新村香菇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务工就业,让贫困户居家就业两不误。“我在家门口上班,一年能挣到1万多块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忙着采香菇的贫困户杨胜兰脸上挂满了笑容。

  为帮助刘昌义延伸香菇产业链,三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了商标“文都一鸣”,引进了香菇烘干设备,还引导他印制包装盒,制售干香菇,打造香菇品牌。2019年,仅扶贫工作队就帮助他销售香菇2万多元。接下来,他们准备联合周边的村庄,在三新村打造占地20亩的黄甲镇食用菌产业基地,再建设20至30个高标准大棚,可容纳香菇30万棒;引进香菇烘干、深加工等设备,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使用后,三新村香菇年产值将达到600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不仅黄甲镇的香菇出了“大名”,而且在该镇形成了桐城小花茶叶基地为引领,以果品、中药材、高山蔬菜、苗木花卉等产业带为支撑的扶贫产业“1+4”新格局,产业兴村富民成果日益明显,全镇8个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出列,如今,各村集体收入均超30万元,其中2个村收入突破50万元,贫困人口仅剩3户、6人,并将在今年实现脱贫。(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海娟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