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关镇台庄村立足蛋鸭之乡的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养殖业、稳定增收的好路子。
“嘎嘎嘎……”正在鸭棚里给鸭子喂饲料的是大关镇台庄村脱贫户汤礼胜,今年51岁。十年前他在外务工时受伤导致肢体残疾,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受伤了,重体力活干不了,心里特别难受。回来以后,村干部上门来安慰我,建议我做点养殖。”汤礼胜说。
2014年,汤礼胜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虽然在2017年底实现了脱贫,但他心里一直盘算着怎么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滋味。贫困户要创业,村里全力支持。村干部不仅出面帮汤礼胜协调鸭棚的用地问题,还帮助他解决了水、电等基本保障。“村里还派技术人员帮我选购鸭苗,指导鸭病防治。我家从最初的2000多只鸭养起,现在已增至两栋鸭棚、6000多只蛋鸭。”汤礼胜笑着说。
每天早上5点左右,汤礼胜便骑着三轮车早早来到鸭棚开始捡鸭蛋。他告诉记者,这6000多只鸭一天就能捡上5000多枚鸭蛋,一年也有7、8万块钱收入。“他家的鸭蛋蛋质、清洁度都很好,每天早上送过来都很新鲜。”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管宋丰留说道。
汤礼胜的鸭蛋主要销售给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一枚枚刚从养殖场收购的鸭蛋,经由工人们的巧手在生产车间流水线上“走”一趟,就变身成了咸鸭蛋、松花蛋,大大提升了鸭蛋的附加值。产品畅销全国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
像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这样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的鸭蛋加工企业,在大关镇台庄村还有很多。该村把蛋鸭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采取“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兵说:“在接下来工作中,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施力度,使全体村民步入全面小康,迈向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