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中,唐湾镇始终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群众同步“鼓口袋、富脑袋”,提高奔小康的质量和成色。
该镇蔡畈村扶贫车间的职工华春兰,和丈夫尤长中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2014年之前,夫妻俩基本靠务农养家糊口,家里6个人住在3间小瓦房里,加上孩子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家里经常是入不敷出,欠下不少外债。
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她家开始享受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扶持。2017年村里扶贫车间投入运营,华春兰得以进车间务工。华春兰告诉笔者:“家门口就业,不仅距离近,兼顾家里,而且收入稳定。”按时上班,华春兰一个月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而且每月还补助300元,加上家中种植、养殖业的补贴,家里欠下的债慢慢还清了,还重建了新房。“住在新房里,工作在厂房里,手里还有积蓄,我现在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多亏了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华春兰逢人便这样说道。
像华春兰一样,该镇2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扶贫、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实现脱贫奔小康。
该镇大塘村团结组中共党员华晓生在忙着打理自家茶园、茶厂之余,喜欢到农家书屋“充电”。他说:“口袋富不是真富,脑袋里有知识、有思想才是真富。”今年49岁的他,十几年前的日子不堪回首,当时儿子上高中,妻子体质差,自己无一技之长,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06年开垦了一块茶园,办了一家小型茶厂,但因脑袋里缺知识、手上缺技术,茶厂一直没有起色。
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2015年大塘村建成了农家书屋,配备种植养殖、科普知识、农业政策等各方面图书7000余册,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华晓生一有空闲,便钻进农家书屋,书越读越多,心里越来越亮,务茶的本领越来越高,茶厂收入大幅提高,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今年疫情期间,他又通过看书和多方请教,学会了网上销售茶叶,“互联网+”的经营模式让他的茶叶销量供不应求,今年茶叶收入达到十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十几户贫困户实现了就业脱贫和稳定增收。
如今,该镇各村的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群众学技术、强本领的“充电站”、脱贫致富的好帮手。早晚和农闲时节,村级农家书屋前来看书、借书的群众络绎不绝,已成山村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