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爱兰,今年六十三岁,家住偏僻的龙眠山区龙眠村项大屋村民组。丈夫项顺年今年七十二岁,是一名带病回乡的老退伍军人,因为身体有病,不仅不能正常劳动挣收入,而且每年还要花钱买药治病。儿子项立春,今年三十八岁,是一名瓦工。由于要照顾父母,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挣大钱,只是在本地打零工,加上前几年他还是一个学徒工,工资不高,全家一年的收入主要靠家里的几亩田地,几分老茶园,孩子打零工的一点收入加上丈夫每年的民政优抚金以及残疾人保障金,一年的总收入还不能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成为全村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家庭贫困,孩子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还无法成亲,一家人都很着急,但一时又难以找到脱贫的出路。
龙眠村驻村扶贫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方芳书记来到我家扶贫摸底,她在全面了解我家的贫困情况后,鼓励、指导我和丈夫要充分发挥龙眠村名优茶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利用我家所拥有的宜茶山场、山地的独特的资源条件,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经济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但是,开发新茶园需要开山整地购买茶苗,前期投入很大,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而我家缺少的正是钱。正当我们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通过参加村妇联妇女之家举办的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宣讲活动,了解到国家 扶贫小额 贷款相关政策。
知道了自己发展茶叶产业,符合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的条件,就大胆地向街道、村扶贫部门和当地农商银行递交了申请贷款的报告,并很快通过了审核,通知我到银行办理了贷款签约合同,顺利获得了五万块钱的扶贫贷款。有了这一大笔资金的支持,我家租了一台小挖掘机上山挖地,全家老小一齐上阵,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劳动,挖掉了山上原来的小老树、小杂树,完成了四亩多新茶园的整地。驻村扶贫工作队方芳队长还帮助我家从岳西县买回一万多棵优质品种的茶苗,适时栽植到了新茶园。
为了扶持我们这些贫困户茶农发展茶叶产业增收脱贫致富,村妇女之家请来了茶叶科技人员,多次为我们举办了茶叶生产技术科普知识讲座。村里建起了机制精制茶叶加工厂,通过统一标准制茶,统一茶叶包装,统一茶叶品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为我们茶农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在街道办事处、村、各级扶贫部门和银行部门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家的五亩多茶园管理得非常好,每年仅春茶一季收入就有两万多元,而且随着茶树的长大,收入还在逐年增多,加上孩子学徒出师后,打工的收入增多了,再加上丈夫残疾人保障金等收入,全家一年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七万多元,不仅按期还清银行贷款,而且开始有了积蓄存款。去年我家还在城区买了一套新房子,孩子也谈上了对象,领了结婚证,打算今年国庆节举办婚礼。想到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全家人都从心里由衷的感谢政府实施的扶贫小额 贷款政策,是这项民生工程帮助我家挖掉了“穷根子”,栽上了茶叶这棵“摇钱树”,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