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甲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市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把谋划村集体经济、党建引领脱贫工作拎在手上抓,把工作部署调度,责任压力传导细化到日常。截至8月,该镇已召开2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专题研判大会,2次专项调度会通报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该镇党委紧紧围绕“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奋力建成山区特色城镇”的战略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充分研讨制订《黄甲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坚持主导绿色产业不动摇,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各村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实现农村经济由传统数量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
挖掘优势,特色种植。三新村、水岭村以前有散户种植香菇,由于缺少专业技术和科学指导,产量和收益受自然气候影响大。三新村在掌握村民有意愿发展香菇种植项目后,迅速找专业人员,选择合适位置,搭建科学现代化香菇种植大棚,出租给农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为企业申请了“文都一鸣”注册商标,开始打造三新村香菇品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018年12月,一期香菇大棚已交付村民使用,2019年6月份开始产菇,预计全年年覆地菇(单层)可产4.5万斤香菇,价值在30万元以上。通过出租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香菇菌棒覆地、刺孔、采摘,带动12户以上贫困户就业,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2019年,在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的支持下,三新村已开始二期香菇大棚建造,预计出租后每年可再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
盘活闲置,“三变”生金。黄铺村整合村级闲置集体资产,打造标准化茶厂厂房和茶业冷库,充分盘活罗湾集体茶园和小岛林场茶园等村集体资源,通过集体经营和发包提高村集体收入7万元。2019年引进桐城市第一台茶叶色选机,提高茶叶品质,打造“有梦黄铺”的品牌效应,今年茶叶销售突破20万元。借鉴“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方式和村级资金撬动杠杆作用,探索合作共赢模式,在非茶季引导贫困户和村民加工生产浴帽,利用标准化茶厂带动贫困户11人就业。石窑村以75亩集体林地,入股双创白茶公司,约定项目建设前3年,按保底价每亩50元的年标准向村集体分红;从第4年开始,除保底分红外,拿出年销售额的1%,按入股林地份额进行分红。同时,通过道路建设入股,建造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及冷库发包,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5.5万元收入,真正实现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现金”。
兴办实业,多产融合。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或公司,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葛湾村新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项目,计划安排资金190万元,利用原土岭村废弃的老胶丸厂旧址建设成园林式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约1032.56㎡。正面为三层特色民宿区,其余三面为餐饮区,建成后可同时接纳一百五十余人就餐,二十余人住宿,是举办中小型宴会和小型旅游团下榻的绝佳场所。项目竣工后,预计可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11.4万元,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0余人,同时会有力的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形成茶叶经济与乡村旅游双引擎互补共赢发展局面,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黄铺村电商服务中心2018年被评为桐城市仅有的两个省级电商示范村之一,通过电商线上平台帮助贫困户和村集体销售茶叶共计800多斤,销售额达到17万元。其他各村的电商平台也在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该镇茶叶、土特产品走出大山,带动农村物流、服务行业发展,实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