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生态旅游观光基地,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了美丽的“桃花源”。文昌街道紧紧围绕“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四带一自”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鼓起“钱袋子”,脱掉“穷帽子”。
“每到春季,这里漫山遍野的开满樱花、李花、梨花、桃花、油菜花,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宛若隔世的“桃花源”,到时我们又要忙了!”在桐城桃花源生态农庄务工的碧峰村海螺组贫困户黄志祥指着一片森林康养基地高兴的说。曾经的走马岭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碧峰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有名的穷山沟,如今这里花果飘香,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近年来,该街道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依托山区丰富的资源,引进桐城桃花源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开发碧峰村走马岭山区,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发展产业难的问题,帮助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桃花源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经济作物、林木、果树种植和水产、家禽养殖等特色农业及农林观光旅游服务等项目,流转山区闲置的林地1700余亩、耕地100余亩,水面50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当地贫困人员务工、改善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截止目前,该公司已支付村民土地流转租金20余万元,并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个,像苗木栽植、施肥追肥、剪枝、采摘油茶籽等季节性用工全部安排当地贫困户及其他富余劳动力去完成,务工收入按月准时结算,每年仅务工一项就使村民增收20万元。同时,公司还帮助村民销售茶叶、家禽、家畜等农产品,扩大了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收入。 2018年,该公司又投入大量资金,对走马岭张湾、海螺两村民组山区道路进行拓宽整修,累计修建、拓宽道路1.9公里,极大地完善了山区的交通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山区农产品走出大山打开了通道,村民自我发展产业的意愿增强。去年已搬出大山多年的村民汪存又回到海螺村民组,利用自家山场并流转部分土地兴办家禽养殖场,当年出栏家禽500余只,为山区村民自主发展产业带了一个好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该街道通过产业扶贫,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建成了茶叶、蔬菜、油茶、苗木花卉、葡萄、枇杷、板栗等特色种养基地。街道两个园区、三家龙头企业、八个家庭农场、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带动18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鼓励贫困户自家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服务业,两年来共兑现产业扶贫奖补资金135万元,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信心,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