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渡镇杨树店村刘井刘氏宗祠
来到陌生的新渡上班将近一年时间,因工作需要,将小镇所辖20个村大概也跑了个遍,有幸在其中杨树店村发现了一些自己颇为感兴趣的事物。
“祠堂”,这一名词,通过百度百科,了解到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祠堂”仿如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是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祠堂作为一种符号,其历史渊源、建筑艺术,以及围绕祠堂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无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和宗族凝聚力。
作为一个90后,从小生活在小县城,见到祠堂的机会并不多,而有幸在杨树店村亲眼见到了刘井刘氏宗祠,刘井刘氏宗祠已被桐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祠堂,一种庄严肃穆感油然而生,祠堂上排列的上千先人牌位,也让人心生敬畏,据悉,刘井刘氏宗祠已有两百年多年的历史,家规家训也传承已久。翻阅古色古香的刘氏家规家训,发现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字字珠玑,很多理论与我们现在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大程度的映衬。
在刘氏家规中,有“十五戒”:一戒不孝;一戒不和;一戒骗赖;一戒逞凶;一戒酗酒;一戒嫖赌;一戒争祧;一戒贩卖;一戒读书人把持衙门;一戒偷公积私;一戒孀妇坐产招夫;一戒游堕;一戒盗伐;一戒联姻不择良贱。
短短几十字,大概将我们现在的普世价值观概括无遗,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更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名言警句,这些都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说明家国一体的价值观维系。
在刘氏家训中,更详细的说明了子孙后代应该秉承的家风。家训引是这样写的:“夫祖宗之诒,谋子孙之法,守在焉是,当永传勿替矣。尝读我家训作而叹曰,善哉斯训也,我族世守忠厚不为奸宄,有由来矣,今续修谱牒仍编辑之,俾世子孙玩味而深索焉。书曰,聪听祖考之彝训其在斯与。”大概意思为,现在续修家训,以来传承祖宗留下来给我们的优良的品德。
家训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存心”、“积德”、“习仪”、“神明”、“治家”、“孝亲”、“兄弟”、“教子”、“训女”、“训媳”、“夫义”、“妇从”、“睦族”、“和邻”、“敬长”、“接交”、“忠君”。这17个词,从在家庭中扮演的各个角色的角度更详细说明了每个人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更好的维护一个大家庭的和睦,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家和万事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家和”是万事的起点,“家和”便尤为重要了。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促进家庭成员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能滋润的不仅仅是一代人,更是能够影响子孙后代千千万万的人。良好家风对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国家却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本是对一件事物的好奇,却引起了自己的有感而发。每个家庭良好的家风,为培育优良的国风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家风、国风属于软实力,优良的家风和国风就构成雄厚的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好家训,培养好家风,是我们永远在路上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