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参观考察杜老楼村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18-06-22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洪时仆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新渡镇

 

6月1日,笔者随桐城市考察团到萧县杜楼镇杜老楼村参观考察脱贫攻坚,感受颇深。

做法与亮点

1、推动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助力脱贫攻坚。已组织142户贫困户老年人与子女自愿签订了赡养协议书。

2、盖扶贫工厂。去年该村扶贫工厂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人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3-6万元。

3、建扶贫基地。该村芦笋产业扶贫基地,每年可带动贫困户60余人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实现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当年脱贫。前年基地还实施贫困户入股分红项目,带动贫困户48户,户年分红1000元。今年,基地又实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项目,可带动贫困户50户,户年收益800元。

感悟与思考

笔者对杜老楼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感觉:领导有力、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产业独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新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应侧重八点:

一、要求所有镇村干部务必转变工作作风,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务必提振精神,务必巧干、苦干。

二、明确镇分工村干部、十大工程工作组、各分工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严格奖惩,实行责任追究制,同时对在扶贫工作一线的镇村干部予以适度的勉励和奖励。

三、加强镇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本镇九重、姚坂、龙塘三村的5个扶贫道路工程前期已稳步推进施工。目前4个工程已经完工,还剩下姚坂村的青苗水库由于路基松软下沉还在抓紧施工。   

四、运用政策,发展村集体经济。注重保障资金安全,用好政策配套措施,如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通过农村三变助力村集体发展和创收。如我镇新安渡村农村三变工作盘活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产业支撑,灵活统筹整盘资金,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助力脱贫。

五、推动产业发展。本镇今年特色种养业奖补金额为135万元,已按照最优化方案分配落实到各村。截止目前,我镇摸排第一批产业申请552户,下发补贴资金 81.501万元。今年自种自养达标户为380户,也已按照最优化方案落实分配到各村。同时,我镇积极推广“四带”产业扶贫模式实施,有以下4类主体奖补:1.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奖补,2.吸纳贫困户就业奖补,3.吸收贫困户入股奖补,4.建设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奖补。通过各类园区、企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大户参与帮扶带动,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六、加快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建设。本镇永久村已申报新建粮库500平米,该民生工程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永久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人将从项目中受益。

七、推动电商振兴乡村提升民生工程发展。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农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本镇抓住这一难得的资源和历史机遇,打造“电商小镇”。本镇已鼓励“中国淘宝村”——老梅村先行先试、成立村级电商服务中心,探索开展电子商务型、服务创收型路径,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助推68户贫困人口增收。

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本镇九重村、新安渡村美丽乡村建设分别顺利通过安庆和桐城验收;香山村与金圩村正在积极落实中。本镇大力发展以苗山生态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让贫困户共享民生工程之利。目前苗山湖生态园已获“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

今后,笔者将带领全镇干部学习杜老楼村党员干部敢想、敢干、重干、实干、真干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勇于担责、不怕犯错、敢于创新,埋头苦干,倾全镇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洪时仆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