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向阳村通过政府主导、驻村帮扶、村企互动,以扶贫车间引领创新,培植扶贫产业,形成了以小微产业培育大产业的扶贫开发产业模式。
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育乡土产业
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务工收入,也带动了乡土产业的发展。
向阳村茶叶加工扶贫车间,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的品质,打造茶叶品牌。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茶叶年均一百五十斤,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培育了乡土产业。
“以前总担心茶叶没销路,现在好了,茶叶加工扶贫车间提高了茶叶的质量,村里还帮助我们销售干茶,提高了收入。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时刻关心我们群众……”熊大姐高兴的说道。
居家就业两不误,实现家门口就业
“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陪伴照顾,但是留在家里又没有收入,若出去打工吧,母亲又没有人照顾……”胡大姐逢人就叹息道。
向阳村地处山区,距离城区较远,务工极其不便,能在家门口就业做到挣钱持家两不误是很多人的心愿。如何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让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向阳村积极探索,采用“公司+车间+贫困户”的生产模式,与服装公司合作,将服装加工的缝纫工序搬到车间内,引导有就业意愿的村民到车间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当然愿意干这份工作啦,离家近,能顾家还能挣钱,我们现在是试用期,每个月保底工资1500元,两个月后按件计算,听说熟练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呢。”胡大姐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电动缝纫机一边笑呵呵地说。
向阳村服装扶贫车间现有员工18人,其中吸收贫困户就业17人,每名员工年收入1.8万元。一方面通过培训增加贫困人工劳动技能,授鱼更授渔,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就近提供工作岗位,居家就业两不误。
提供优质劳动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从贫困人口实际出发,创新扶贫举措,打造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模式,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一是广泛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接,加大宣传,带领企业到村调研,提供一切必要条件,与新渡一家企业签定协议,由企业提供设备和培训。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扶贫车间厂房,扶贫车间按照服装加工标准化厂房建设,总投资30万余元,配备专业机械近30台。
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在村设立“扶贫车间”,将产业向农村延伸,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既能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又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招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