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金兵,是龙眠街道文化站的副站长。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龙眠街道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送戏进万村”民生工程,把戏曲演出送到了农民群众家门口。
阳春三月,春光正好。连日来,我们龙眠街道邀请桐城市金音黄梅戏表演艺术团在东盛、黄岗、凤形、龙眠等7个村连办了7场“送戏下乡”活动,作为街道文化站的副站长,具体负责这些演出场次的演出时间、场地选择、场景布置等后勤事项的安排,为了将“送戏下乡”这项惠民文化工程办实办好,这些天我没少辛苦,每天不用刻意锻炼,微信所记的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但看到村民们一张张笑脸,听见观众席中发出的阵阵掌声,我就满足了。在这七场戏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龙眠村的和双溪村的。龙眠村的我们安排在敬老院进行演出,那天早上我比演出队早到一个小时,乍暖还寒的早晨,敬老院的老人们就帮着我整理院子、搬来桌椅,忙来忙去,满心欢喜的等待演出的开始。双溪村的演出,我们安排在晚上,正好茶厂在村部附近,所以把演出地点安排在村部的广场上,在“茶香”里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晚上又能在“茶香”里听着黄梅戏,边听戏边等着茶厂把他们摘的鲜茶草制成干茶。他们普遍感叹道,“ 我们农民好福气,不出村子看大戏。文化民生好工程,党的惠民好政策”。
村民们对每场戏的认可和“送戏下乡”这一文化惠民政策的交口称赞,是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的感谢感恩,也是对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嘉奖和鼓励。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基层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我要和广大居民一样为“文化民生工程”点赞,更为自己从事这份工作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