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开始萌芽。位于桐城西北部的水岭村迎来了一年中的收获季节,一年一度的新茶即将上市。
“新竹背篓采茶女,俏影丽荣塞繁花。笑语绵甜悦山岛,欢歌综情破雾纱。艳唇云鬓迎晓日,红颊褶衣送晚霞。纤手摘取嫩芽片,屈伸烘得细黄芽。”这来自电影刘三姐关于采茶的描述,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水岭村茶农的不易。
制作新茶,从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拈等工序,才能做出口感纯正的桐城小花茶。优良的品种据农户介绍,需要4万-5万颗芽头才可以做出一斤干茶。茶农之细心,制作方法的精湛造就了水岭村桐城小花茶在茶叶市场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实施“四带一自”,积极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发展茶叶产业扶贫。务实固本强党建,让脱贫路上红旗飘飘。这是水岭村两委常说的一句话。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水岭村多次组织党员召开党员会议,为水岭村的茶叶发展出谋划策。经过不懈的探索,水岭村走出了一条“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以党员张先友为代表组建的第一家茶叶合作社,经过多年摸索,茶园亩数已经从原来的几十亩增加至几百亩,茶叶销量更是每年递增,不仅带动附近几个村民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贫困户家庭茶叶销售的困难局面。
水岭村通过积极宣传张先友茶叶合作社的成功案例,想方设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在所在的村民组建立茶叶合作社。如今,经过不断的推广,水岭的茶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建立起来。再加上,茶叶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水岭村这几年净增茶园亩数500亩以上,人均收入更是逐年递增。
同时,水岭村积极组织贫困户参加茶叶技能以及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让贫困户在学校中增强造血功能,为茶叶的丰收助力。
当下,镇党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在利用采茶季,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村民,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中,为水岭村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增砖添瓦,为水岭村广大贫困户的脱贫注入大能量。
强化党建促发展,相信未来水岭村必将用一片小茶叶,助力大脱贫,使水岭村的贫困户早日进入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