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

2018-03-2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张玉珠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唐湾镇

写在下派一周年之际

       2017年4月28日,带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怀揣着对农村的美好憧憬和梦想,来到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开始了扶贫生涯的艰辛而光荣之路。

      光阴似箭,阳春三月又成夕,草长莺飞百花红。扶贫之路,脱贫攻坚,亲历亲为转眼就满一年了。顿然回首,艰辛、感概、荣誉、苦楚、感动、收获……太多、太多,酸甜苦乐可成书。

      脱贫攻坚这句话,单就文理解释,凡识几个字的人,大概都能明白其意思。但就其实践含义来说,不到一线来,不扮实体角色,很难真解其意。是一场战役,一场没有销烟的浩大民生工程战役,矛盾交织,压力空前,声势上、规模上、力度上,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身临其境,有过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也有过力不从心之感叹,困难面前也有过跑跑龙套、看看热闹之徬惶。男儿自当有血性,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寸步难行,老兵的脸,不能丢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经过深刻的思想斗争,还是下了决心,不在困难面前自认怂,不在压力面前当软蛋,要干事的人,宁可累死,不能窝囊死。近一年时间,经历了很多、很多,指挥员、宣传员、战斗员、群众的小学生、引导人,村两委的参谋、助理、主心骨,应当说经历了多角度的体偿,整理一些碎片信息与体会,以我的帮扶故事,管中窥豹,体味脱贫攻坚。

      先从做群众工作说起吧。刚刚下村,就遇到一个现象,一部分没有被评为贫困户的群众,心理不平,找村干部闹意见,要公平。我比他家还穷呢!他家是贫困户吃肉又泡汤,我连骨头也嗦不到。特别有二三户,几乎是天天来村,缠访吵闹。不管有理没理,群众来了,都得做工作,而不能拒之门外,严重的牵扰了干部的精力,也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整体工作的有效运行。上级派的县干第一书记下村了,帽子光环耀眼,上了场子,行与不行,是骡子是马,遛遛才知道.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来试试。分别接谈,从谈心聊家常开始,了解群众的心声、诉求、愿望,从做人应有的状态和面对问题应有的心态进行交流,到政策引导说理,循序渐进。曾对一中年人年说过:“你就是个有出息的人,没出息的样,大塘村那么多致富冒尖的人你不比,偏要比生病的人,没有作为的人,一个男子汉,应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争气 ,甩开膀子干,真正致富过好时日子的人,都是干出来的,不是靠天上掉馅饼来的”,一个肚子憋满了话,总也说不尽的人,一时语塞了。趁热打铁,一次接谈不行,改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到群众家里去,再做工作,歪理三尽,正理一丈,契而不舍的工作,以上访当事做的人,不访了,开始做自已应当做的事了.其他人也一样,一个一个来,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劝解了一些人,稳定了一些人,做群众工作初见成效,也很快赢得了一些光环:“张书记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超出我们的预想”、“真不愧是做群众工作的专家”等光溢赞美。

      赞美可作为鼓励,不可作为翘尾巴的资本。给人一碗水,自已需有一桶水,宣传好政策,深入广泛地做好群众工作,边工作边思考,白天工作,晚上总结。走访群众450多户次,接谈、访谈、约谈群众1400多人次。写出了心德体会和不同体裁的文字36篇,以个人工作为主线,积累各种文字记录9本,12万多字,可以说文字点点,故事串串,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也随着时间的进度逐渐的多了起来:“是一个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书记”、“不愧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把群众装在心里的好书记”等等。

      讲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例子吧,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拨寨的关键阶段,仍有待脱贫的贫困户,或思想摇摆,或摆明了不配合,如果不能有效的做好工作,我们付出千辛万苦所创制的这幅脱贫攻坚壮观图画,很可能被一刷子沫去光彩。为了战役的打赢,作为第一书记,除了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已无退路可选。我相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二次,风雨无阻,终于,思想顾虑被攻破,表示愿意脱贫,支持张书记工作。并深情地说:人穷志短嘛,总想多沾一点点政策的光,书记这样看重老百姓,再不配合就没有良心了。成功总能带来喜悦,但扶贫有风险,一个雨天,车子打滑,经历了一次异常危险的考验,按公分算,仅差十几二十公分的距离,就可能牺牲在大塘,至今不敢和妻子孩子说起。

      感动是一种力量,善良的群众,热心的举止,是我的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源,有很多上年纪的老人,走访次数多了,互相就很熟悉了。每次见到,都要抱着我胳膀,摸摸我的手,就是长辈对晚辈那种情感,我太感动了。付出再大的辛苦,面临再多的困难乃至风险,都无怨无悔。有一位80岁的老奶奶,要到女儿家去,专门到村给我说:“我要到女儿家住些日子,要是上面来检查,可要提前打电话给我,我得回来夸夸你这个好书记。”这样好的好群众,我们不干出个样子来,情何以堪,何以回报。

      做群众工作,是第一书记职责所在,但调解民事纠纷,可以说不在职责范畴。但有的儿子对母亲动粗,母亲来告状的;丈夫打妻子,妻子来告状的;山林权承包纠纷,对村的处理决定不服,来求公道的;村民之间发生用水纠纷,要求帮助的。群众来找不便推辞,有求必应,经过一次或多次做工作后,效果都很好。其他属于法律问题前来咨询的,情况就比较多了,有群众称呼法官书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工作用心干,故事慢慢讲。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张玉珠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