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文昌街道8项民生工程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2017-12-1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华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今年以来,桐城市文昌街道高度关心弱势群体,认真落实8项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专注弱势群体,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式、全纵深的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形成了一张社会保障救助安全网,全力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一是加强五保供养。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五保户的生活补助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文昌街道严格兑现,及时足额发放五保经费。同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今年分四个季度通过一卡通共向集中供养五保户18人发放生活补助8.64万元,向分散五保户289人发放生活补助110.76万元。

二是 打造“阳光低保”。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公开公正”的原则,着力打造"阳光低保"这一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问题。街道目前共有低保735户,1778人,今年已发放低保金690余万。

三是落实残疾人“两补”。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体系,对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补贴统一按省标准进行。一级、二级每人每年800元;三级、四级为每人每年4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60元。今年“两补”共发放资金570440元。

四是深入开展孤儿生活救助。高度重视孤儿救助和儿童福利保障民生工程工作,紧盯孤儿这一特困群体。深入调查走访,做到不错不漏,应保尽保,并进行定期回访,了解其生活、学习、身体健康等情况。今年共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2.96 万元,惠及12名孤儿。

五是加大对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建立村居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工作立体网格化服务模式,层层落实责任制,对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实行常态化管理。做到“发现一个救一个”,并对“三无人员”妥善安置。今年共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活动12次,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余人,安置3人。近期,天气转冷,街道购买近万元的流浪救助物资,包括防寒棉衣棉被、食品、矿泉水等物品,及时给予辖区内生活无着落人员爱心救助。

六是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加大城乡困难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并不断完善医疗“一站式”服务。为城乡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困难人群筑起了第二道生活保障线。截至目前发放救助金345801元,惠及37户困难家庭。

七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多层次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街道花费10万余元购置了电脑、桌、椅、沙发等。截至目前共发放高龄津贴51630元,惠及1602人。

八是推进农房保险。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为农民安居撑起“保护伞”,增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街道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民生工程,共花费资金90000元对辖区6个行政村6000余农户进行投保。

文昌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先行,看在群众眼里,暖在百姓心间。八项民生保障,不仅为贫困群众重新燃起生活信心,更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保障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汪华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