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桐城市新渡镇的徐河村。这个小村庄,总人口3800余人,总面积6.5平方公里,地处桐城市最南端, 206国道和茅青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很是便利。上次来时,村部还是几间砖瓦房,村干部们便在这设备不齐全、简陋的条件下办公。而这次,在旧村部旁,一座崭新漂亮的办公楼拔地而起,走进便民服务大厅,一位清秀白净、带着黑框眼镜的青年人映入眼帘,他,便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徐河村第一书记杨子元。
“我是14年11月从司法所下派到徐河村的,刚来时就发现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很艰苦,一些档案资料也不规整,当时就暗下决心,既然来了一定要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好好经营。”他笑着说,“现在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徐河村已经是我的家,村干部和老百姓就是我的家人,我们一起为这个家添砖加瓦。”
刚下派到到村里的时候,杨子元很是茫然,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样融入到村干部与老百姓的群体中。很快,他便发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徐河村的存档资料大多是手写的,这样不易保存且一旦丢失,损失无法挽回。他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将各项资料录成电子版、打印存档,村两委看着他忙前忙后、毫无怨言,对这个热心的小伙子印象越来越好;他用自己的法律专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耐心地为他们解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他的脸上永远带着毫不敷衍的笑容,就这样,走村入户的他也逐渐走到了老百姓的心里。
图为新渡镇徐河村第一书记杨子元
在村里,杨子元主要负责党建、脱贫攻坚与综治维稳工作。“杨书记善于统筹安排,到市里向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市司法局等部门汇报工作,都利用这间隙,为村民办理外伤报销、老年证、城乡公交老年卡,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村两委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工作中,他除了时刻不忘将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外,还是个能吃苦、肯动脑的人。他将外出务工党员全部拉入微信群,实时通过微信群向在外务工党员提供徐河村现状以及发展信息,提供流动党员“微服务”;发动全村有威望的老党员,全部进入徐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指导老党员发挥余热,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尽量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2015年以来,徐河村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无进京赴省上访、无越级群体访,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为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他将党建与扶贫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他的动员下,徐河村党总支组建了党员网格化服务小分队,这只服务队将全村60周岁以下党员均涵盖在内,按照35个村民组进行分配,每队挑选年富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作为队长,做到全村范围内全覆盖。服务队主要是为群众提供微服务,重点对贫困家庭进行经常走访、慰问、照顾,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这样不仅缓解了村干部人数较少带来的服务覆盖不全面、群众满意度不够高、村邮乐购平台服务延伸不够广等一系列问题,还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党性修养,充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说,“后期我们还准备推广民心连心卡和党群民意留言卡,将村干部和服务小分队队长的相关信息等印在卡上,方便群众办事,并能定期收集党员群众对于徐河村发展、服务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提升徐河村为民服务整体水平。”
作为桐城市司法局的选派干部,杨子元到村工作以来,积极落实“双包”职责,为精准扶贫搭建有效平台。他全面核实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并及时向选派单位汇报,由选派单位明确具体联系的帮扶领导及相关责任科室,积极争取选派单位的资金帮扶。在他的努力下,徐河村与市司法局搭建起坚固的桥梁,现在司法局机关党员每月均到徐河村结合扶贫走访进行结对共建,城乡基层结对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016年,于徐河村,于杨子元都是个多事之秋。先是共事的大学生村官意外跌伤导致左胯骨断裂,只好回家休养,杨子元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些。到了6月月底,全市普降大暴雨,徐河村境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大沙河下游的人形河河堤十分危险。自6月30日夜间开始,杨子元便带领徐河村两委,号召发动全村党员昼夜看守在人形河大堤,利用沙袋、土方填补河堤漏损处十余处,排查险情三十余起,使得人形河河堤在徐河村境内无一处溃堤。7月1日夜,柏年河大堤高城段溃堤,导致柏年河河水倒灌进徐河村境内。至7月2日上午,徐河村赵坂村民组道路、良田全部被淹,与外界交通彻底中断。灾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淌水进入赵坂村民组,查看五保户和特困户住房,紧急转移群众并运送救灾物资,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截止7月6日夜间,徐河村已连续断水6天,电力供应时断时续。杨子元一直坚持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保证了人形河大堤安全,将徐河村人民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随着雨势渐缓,人形河大堤未再出现险情,全村内涝也缓慢消除。他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又带领着村两委开始着手谋划后期全村修复工程,早日帮助徐河村人民彻底恢复生产生活。
“那段时间杨书记差不多一个多月没回家,就着矿泉水和方便面过日子,被子都上霉了,蚊虫也多,没听他抱怨过一声。我们都说险情已经过去了,你先回家看看,这娃儿偏不,看的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心疼。”村民老江想起去年那段日子,情绪很是激动。
在杨子元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徐河村各项工作都开展的风生水起,获得了上级组织的高度认可。徐河村先后荣获2016年桐城市党建示范村、17年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安庆市第六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杨子元本人也被评为2016年度安庆市优秀选派干部。
诸多的荣耀与赞誉,并没有让杨子元对自己感到满意。还有一件事情,一直牵挂在他的心头,那就是——徐河村的村部建设。
图为徐河村新旧会议室
“好多人第一次来到我们村部前,都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破旧。9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房,设施老化,面积狭小,冬冷夏热,我们都开玩笑说可以磨练意志。但是最让我难过的就是我们没有会议室,每逢开党员大会,都在已经废弃的茅栗小学的老教室里。冬天还好些,好多人凑在一起,我们把窗子糊好,多烧点热水也就行了;可夏天,那么多人挤在一间教室里,只有几台风扇,过不了一会就汗流浃背。可就算条件这么艰苦,党员们还是来了,平素身体不太好的一些老党员也不另外。”说到这,杨子元既心酸又骄傲。
说干就干,经村两委共同谋划和村民代表、党员大会通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徐河村的重点工作。经过长达半年的谋划和正规的招投标和审计程序,2016年5月3日,徐河村为民服务大厅与党员活动中心破土动工,在施工过程中,杨子元带领村两委严格实施项目监理负责制,聘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每一阶段工程进度进行及时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做到整个项目质量有保证、安全有保障。12月25日,徐河村村部乔迁,新建为民服务中心面积超过70平方米,党员活动中心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保证了规范化村部面积足够、功能齐全,这促使徐河村为民服务功能得到再提升,有力推动了徐河村党建工作蓬勃开展。
杨子元带领着笔者参观了新的村部,这里不仅设置了党员活动室、村民阅览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室,电脑、档案柜、桌椅等办公设施也一应俱全。“我教他们用电脑,虽然打字还有些慢,但现在村两委办公效率确实大大提高了。”
屋外阳光正好,柔和的光线洒在徐河村广袤的大地上。这里,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是梦想起航与延续的地方,因为责任,因为担当,这片土地让人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