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毗邻206国道,以河畈地貌为主。现有人口3458人,党员126人,其中年轻党员59人。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精心打造党建示范点,创新推出党员结对贫困户帮扶机制。
创新帮扶形式
该村两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按照“联得紧、带得动、扶得好”的原则,采取一名60岁以下的党员结对帮扶一户、确有致富带动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多户的“1+1”或“1+X”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名党员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该村还立足实际,成立帮扶工作小组,精挑细选出59名年轻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台账,因人施策,杜绝帮扶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
确保帮扶精准
党员在为贫困户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重点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增强“造血功能”,从长远解决帮扶户生产生活困难。贫困户王礼明,妻子肢体残疾,女儿去年考取大学。王礼明喜忧参半,喜的是祖祖辈辈种田为本,没出过大学生,忧的是家寒无法拿出女儿上学费用。党员严宏斌、王礼成主动与其结对帮扶。严宏斌安排王礼明到自家的塑料粒子厂务工,让师傅帮带传授粒子加工技术,先就业到逐步学技术创业。王礼成主动资助其女儿读书;魏云才是位智障的孤老寡人,党员李国安不仅经济上给予资助,而且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老人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日益好转;汪杰才因子精神残疾,家庭缺乏劳动力耕种,党员徐锦斌四季义务助耕。年轻党员积极帮扶,老党员不甘示弱。70多岁的老党员魏友民,从子女给的生活费中挤出500元,资助贫困户赵鹏购鸡苗。
落实帮扶长效
该村在各个党小组设立帮扶服务站,由党小组组长任站长,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情况反馈机制。服务站成员负责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和党员能提供的帮扶项目,统计上报,畅通上下沟通渠道,由支委做统筹安排。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先进党员,优先作为优秀党员后备人选向上一级党组织推荐,调动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村通过党员结对帮扶,已有34户、82人顺利脱贫。其中15户人均收入超过脱贫线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