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龙腾街道高桥村 民生工程照亮我们苦难的人生
2016-12-14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梅星 汪传义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大中小
关键字:
我叫孙在超,今年73岁。自幼父母双亡,成年后,我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三年服役期满,我又回到故乡桐城市龙腾街道高桥村,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通过好心人介绍,我与同村一位勤劳的姑娘成了亲。到而立之年,我响应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拥有了两个儿子。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两年后,妻子病故,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儿和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大哥看我实在无法养活这两个孩子,就抱养了我的大儿子,一家搬到千里之外的煤矿定居。1981年10月,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同样苦命的现在的老伴,李金华。她与前夫生育的女儿尚在襁褓中便夭折了,第二年前夫也因病去世。我们组成了“半路夫妻”,一起抚养我的小儿子。三人和和美美,努力经营这来之不易的小家庭。1991年,十几岁的儿子也意外去世。我们的天仿佛一下子塌下来,为什么苦痛总是一次次找上我们,为什么老天总是跟我们过不去!时间一天天过,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的病痛也越来越多。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四处漏风的土坯房也是摇摇欲坠,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
天无绝人之路,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希望。自从实施了民生工程,我们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2008年,政府为我们建了两间50平米的新房,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其余的各项民生补贴也是越来越多。就今年来说,我老伴享受计生特扶补贴6120元、我享受计生奖扶补贴960元;五保每人3600元,共7200元;新农保补贴每人840元,共1680元。当兵定补1440元;资金总额17400元。政府还免费为我们缴纳农村合作医疗。另外,逢年过节及生日,街道计生办上门慰问,并送来各种礼品和生活必需品;过年时,还有社会爱心人士送来慰问金;村医也经常上门为我们做基本的健康体检,给我们讲解健康知识。我们可是民生工程项目受益最多者。
如今,我们的衣食住全都解决了。还免费参加新农合,小病不出村。特别是今年实施的道路畅通工程,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还有… 回想那些苦难黑暗的日子,我们老夫妻总是诸多感慨,是党和政府如阳光般的“民生工程”照亮了我们,是民生工程给了我们一个平静祥和的幸福晚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梅星 汪传义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