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如何冲破樊篱求发展?——吕亭镇官塘村灾后重建发展思考

2016-07-2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立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它与我们官塘村今后经济发展能否上一个大台阶,与我们官塘村能否成为美丽乡村息息相关!”2016年7月21日,洪灾后第二十一天,一场特殊的座谈在官塘村部召开,说它特殊是因为它的召开有特殊的背景——
  今年7月1日以来,官塘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全村受灾人口约313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46余亩,其中绝收面积达1000余亩、严重受损1000余亩,农业机械和农业基础设施大量毁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这其中种养殖大户在这次洪灾过程中受灾尤其突出。经过初步查灾及测算,种养殖大户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总损失的95%。
  为什么面对大点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养殖就如此不堪一击?这是吕亭镇党委和村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种养殖业是未来支柱产业。如何更好地发展种养殖业?如何更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灾后重建的大环境下,镇领导和村两委积极行动、想办法、找出路、谋发展——通过微信朋友圈将官塘村现状与种植能手交流讨论,探讨官塘村目前可利用的资源和发展方向及优势;上门询问大户的受灾情况并收集灾后重建意见和建议。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问题答案浮出“水面”——一是种植大户的小打小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抵御能力有限,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不到位,遇到灾害措手不及;二是种养殖大户项目规模一般较小,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方面享受不了扶持政策,带来投资风险过大,保险保障很难得到维护;三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农特产品上行渠道单一或寻不到好的销售渠道,市场收益低,大户发展受限。
  “徒法不足以自行”。镇村干部立即付诸行动,7月21日,与全程种养殖大户面对面交流的“官塘灾后重建发展大讨论”座谈会在村部召开。会上各种植大户敞露心声——意识到单打独斗的非时代性,看到抱团发展的优势,希望寻找发展的共同体,整合优势资源,共同谋发展;希望打造全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提升农产品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好的销售市场,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希望在发展特色种养殖的同时吸引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户官塘,通过产业与项目双轮驱动,快速改变官塘村目前的鼻塞落后的旧面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村级经济要快速发展,固有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只有集思广益,冲破樊篱,立足现实,创新发展才是出路。会议决定实行“双轮驱动、小步快走”的灾后重建发展新模式:一方面由村两委牵头将村内7家种养殖大户的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一家新公司,主要任务是规划、投资、服务。由村书记任村经济发展组组长,大户参与共同谋划全村发展思路并有效整合资源;由村主任任新公司筹备组组长,大户为组员,自筹资金,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抱团发展。另一方面结合高铁、引江济巢以及美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契机,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村级后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灾后重建发展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有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有村里的能人志士的智慧和勤奋,有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协作,官塘村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终能实现。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何立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