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桐城市双港镇练潭小学安置点创新管理模式

2016-07-12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谢川英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7月以来,桐城市双港镇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许多群众家园被毁,田地被淹,双港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在双港镇的几所学校成立了转移群众安置点。

        群众工作千头万绪,尤其对转移安置群众的管理工作更是在摸索经验。双港镇的练潭小学“临时家园”安置点创新管理,做到自我强化、互相理解配合。


一、胸牌使用管理规范,有条不紊
 
        胸牌的使用范围和佩戴要求,做到管理有序,责任明确。
    

        胸牌由“临时家园”镇、村、学校三级联动,认真核实后统一签字领取逐一发到受灾群众手中;新添加的受灾群众,由所在村干部在24小时内到“临时家园”指挥部统一办理胸牌;受灾群众离开“临时家园”时,受灾群众所在村干部要将胸牌收回交“临时家园”指挥部注销;各管理人员要建立胸牌使用明细表,并与“临时家园”指挥部登记的人数相符;受灾群众胸牌要正确佩戴,妥善保管,避免损坏或遗失,如出现上述情况,各管理人员要立即报“临时家园”指挥部,以便及时补办,补办期间由各村干部出具该受灾群众身份证明;受灾群众捡到他人胸牌后,应及时交“临时家园”指挥部。

二、安置方式灵活,以人为本

        练潭小学是练潭村和杉枫村的群众安置点,两村灾民实行集中安置、投亲靠友、邻里相帮等多种安置方式妥善的安排灾民灾后生活。

        在集中安置点,确保了灾民生活环境的卫生安全,集中安置点进行每天消毒,加强预防和保洁工作,预防疫情的发生。在稳定灾后社会秩序的同时,有效的保障了受灾群众吃饭、住宿、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受安置群众除了饮水、饮食、医疗等基本配备外还并配备了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目前,安置点的群众生活有保障,情绪稳定。
    
        灾民群众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练潭小学的管理新模式,相信在双港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殷切关怀下众志成城,共同战胜洪涝灾害,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谢川英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