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盘点和分解全年经济发展指标、财政收入任务和民生工程项目。实行每月一汇总、每月一分析、每月一调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二是强化纪律和效能,引领作风建设新常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实行零容忍,按照“干在岗位、干在状态、干在行”标准,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当月事当月清,提升执行力。
三是抓重点业务精细管理,带动各项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位次。补足农村“三资”管理和财政资金监管两块管理“短板”,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娴熟使用11套各类软件操作系统,办理国库集中支付、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涉农“一卡通”等业务,做到“吃透政策、依规办事、革弊创新、警惕风险”的基本要求。
四是夯实内控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管理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重点防控在专项资金、工程建设、财务审批等方面存在风险点,相应植入“流程规范、相互制衡、检查巡查、纪检审计”等手段,打造廉洁财政、阳光财政。
五是围绕创建省级服务型分局建设,推进服务与管理转型升级。从能力素质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载体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五个方面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用实绩说话、用数字说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