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神镇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来此借书的该镇个体户占夏红说:“现在读书、借书很方便,哪像以前,厚着脸皮在书店蹭书看。这里的书很多,新书上架也快。”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桐城市城乡居民获得文化食粮的渠道更宽、品质更优,文化惠民不仅沉到基层,而且直接“地气”。
公共文化阵地全覆盖
为了广大群众便捷的获取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文体活动,桐城市在镇镇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启动“村村有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去年,桐城市建成了2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个安庆市级农民文化乐园。今年4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个安庆市级农民文化乐园正按标准推进建设。
此外,大关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全省30个试点单位之一,着手创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麻山村、坊正村等8个村今年先行先试,着力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年内建成配有移动终端、电子书报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当地农民届时可通过手机看书读报。
桐城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到2020年,桐城市村村建成农民文化乐园,城乡文化阵地正向建设标准化、设备数字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方向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重质量
“图书年年不变样,演戏演员说了算。”群众曾这样评价不合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图书“动”起来、节目“活”起来、惠民文化服务优起来,成为桐城市文化部门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4月,桐城市图书馆安装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为桐城市民提供免费高清电子阅读;整合市图书馆、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实行“总分馆制”,加快了城乡之间的图书流动。农村电影放映今年实行GPS定位监管,保障了“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落到实处。送戏下乡演出在演出主体、节目储备、演出内容、考评监督等方面设定了“红线”:每次提供不少于5套的节目单,由群众挑选;群众选定的节目,演员不得拒演。送戏下乡因此呈现出“演员蛮拼、观众开心”的演出效果。据统计,截至目前,桐城市文化部门送戏下乡演出已达170场、送电影下乡1500场,观众过百万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稳增长在范岗镇樟枫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宋辉指着已运行的农民文化乐园说,这个文化乐园总投资近260万元,除了省级专项补助20万元,余下的均是市、镇、村投入的。
在真金白银投入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同时,桐城市还落实了每年近200万元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补助金,按照每村每年1.2万元的标准落实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金。各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也逐年增长,市财政每年拿出近2000万元为文化“硬件”建设埋单。
与资金投入同步,文化发展帮扶措施更加“接地气”。市文化馆的5台流动演出车,长年下乡进村开展演出活动。严凤英戏迷俱乐部、桐城歌歌友协会、舞蹈协会、声乐协会等艺术社团也被组织起来,免费向农村开展送演出、送培训、送帮扶活动,立足乡土创作新节目,贴近基层培育文艺新人。市文化馆馆长张志鸿说:“今年,桐城市有规模的文艺社团已增至12个,年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城乡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文化“寓教于乐,育人化人”的社会功能得以显现,2014年,我市获称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