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乡镇

金神镇“2+3”工作法激活农村公益

2015-09-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张卫东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金神镇 农村公益

8月底,琚祠村长近1公里、宽3.5米的古塘水泥路竣工投入使用,她像条银白色的飘带镶嵌在绿水青山中。“这条路是通向镇区的主干通道,群众出行既方便又实惠”村老书记琚新民打心眼里称之为“幸福路”。

        眼下“普惠制”下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按村级农业人口人均33元配套项目,连同当年群众酬资,3000人口左右的村资金盘子也只有十几万元。

        勿以善小而不为。金神镇吃透民生政策,严密组织,详细规划,在群众议好、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整合2年项目资金,提前1次实施,增大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启动群众受益最多、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性项目。琚祠村多年想建而又不敢想的项目——古塘水泥路项目进入了镇、村两级视线。

        梦想,只差一步之遥。古塘路经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后,资金只能修建水泥道路700米,差近300米的预算困扰在“村两委”面前。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磁场效应吸引了该村众多在外创业能人志士的关注,他们看到了“村两委”真心实意的在为群众做实事、惠民生,动恻隐之心、图公益善举,慷慨解囊相助。安徽凯达机械老总赵凯亲临家乡道路施工现场,一次性捐资12.4万元,解决了古塘路预算短缺困局。

        激活“群众的一池春水”是金神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转型升级的“不二法则”。在项目的议事申报阶段,不少村就提出了“谁积极性高、谁出资多,谁筹资快,项目就给谁”诱人条件,极大的调动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投入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干部干群众看、干部急群众不急”不正常现象。塘桥村以程堂义、朱永启为代表的12位村民带头捐资,半个月内凑齐了10.4万元送到村干部手中,香铺村东风村民组全部承担了当年群众筹资额度5.26万元。

        村集体资金也发挥拾遗补缺作用。金神镇金神村、孙桥村每年都从村级财力中拿出3、5万元用于一事一议民生工程的实施。

       今年以来,金神镇采用“整合2年项目、引领创业能人、受益群众、村集体合力共建”工作法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公益事业大起步、大投入、大发展。目前,全镇18个项目完工16个,完工率达90%,其中完成硬化乡村道路6590米,总投资达328万元,超当年投资预算156万元。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张卫东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