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桐城市孔城镇雨量充沛、山地资源丰富,适合种植油茶。该镇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调结构、助增收、促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在调查弄清全镇油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制定了至2020年发展10000亩规划。为有效实施规划,该镇在对外地油茶种植进行考察后,围绕提升产业效益这一课题,落实好“技术支持、基地开发、龙头扶持、政策保障”这四个关键点,有力地推进了油茶在该镇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油茶产业的创新跨越。
落实好技术支持,补足油茶产业的发展底气。积极与市林业局、科协等单位联系,寻求技术上的指导,并邀请专家对老油茶林产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开始对老油茶林进行彻底垦复、对新造油茶林进行合理密植,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还先后组织人员到霍山、太湖、舒城参加油茶种植培训班,学习油茶栽培、修剪技术,及时把新技术传授给林农。同时开展造林、抚育管理、修剪等培训达200余人次,发放油茶知识宣传材料500余份。
落实好基地开发,统筹油茶产业规模化经营。散户种植与经营模式,是生产力低下的根源,该镇通过大力引进社会资金、积极发动村级合营等方式,引导农户将分散的山地、林地进行合理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建立示范基地。近年来先后有桐城市红豆杉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公司落户孔城,其中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除此外,高晓泉等七个油茶种植示范户投资油茶造林,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群众油茶种植的积极性。 短短四年时间完成油茶造林6000亩。
落实好龙头扶持,提高油茶产业的发展效益。通过积极发动,全镇范围内已有三个村成立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公司的入驻,突破了以往散户经营、传统管理的局限,所有油茶林皆统一经营,这样既提高了产油量,同时又有效地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茶籽统一收摘与榨炼,在确保油质的情况下,还能将生产茶油的剩余物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落实好政策保障,形成油茶产业的发展合力。该镇成立了发展油茶产业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发展油茶产业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措施,对措施得力、效果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予以奖励。林业站还针对不同层面服务对象分别进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优质服务。(吴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