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桐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本网讯)罗成是城区的一名小学生。2012年9月,她所就读的文昌中心小学,搬进了崭新的校址;如今,她和同学们在花园一样的新校园里快乐地学习、游戏。

“我们搬进了新校园,教室里也配备了崭新的教学器材,校园里到处都是鲜花,绿草,空气更加清新。”

文昌中心小学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建有综合办公楼、活动中心、教学楼、幼儿园等,是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新校园,其硬件设施居于全市小学的前列。该校区办学规模设为30个教学班,从今年秋季起正式面向学区招生。

2009年,桐城市高标准新建实验中学这所初中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的数量。2012年,又斥资千万迁址新建文昌中心小学。

图为市实验中学鸟瞰图

  “以前我们总是早上5、6点钟就起来,每天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晚上也要走七八里路才能到家,到家之后一看书学习就很迟了,弄得晚上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自从住宿以来,每天休息的时间多了,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更不用每天劳累地去走山路。”家住唐湾山区的叶亚晗,是唐湾中学九年级学生。

叶亚晗的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每天上学,放学,老师家长都很担心她的安全。今年,市里安排专项资金,在唐湾中学新建了宿舍,像叶亚晗一样,唐湾中学90多个山里学生住进了校园,学校成了她们的家。

自2002年以来,我市累计新建扩建校舍21万平方米,加固校舍33万平米米,先后撤并初中6所,小学48所。新建了市实验中学、范岗初中、文昌中心小学等现代化学校13所。同时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打造“数字桐城教育”,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计算机教室101个,多媒体演示教室105个,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个镇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和86个留守儿童之家场所全部落实,设备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11个镇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完工面积4680平方米,完成投资额725.4万元。

“今年是我当老师的第10年,在这十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课题教学技术信息化和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安中心小学教师金莹莹回顾了她的教育工作经历。

 近五年,教育民生工程的“盘子”越来越大,“菜肴”也越来越丰富,有力提升了师生群众的幸福指数。分别是: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拨付城乡补助公用经费资金4817.5万元,城市免学杂费资金280.1万元,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0.15万元。对6974名中职和4646名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867.23万元,对4249名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免学费资金569.89万元。

十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达4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4亿元。巨大的资金投入,高效的教育管理,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2010年我市被批准为首批“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并被授予“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安徽省教育强市”、“全国两基先进市”等称号。

桐城教育的科学发展,为该市畅享文都美誉立下了汗马功劳。2012年教师节前夕,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该市教育局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