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一个被深深烙上这个时代印记的群体,他们孤独、自尊、渴望被关爱,他们的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社会人共同去呵护。六·一前夕,记者走进了他们的群体当中,试图通过走访,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唤起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更多的关爱。
“真情关爱班”里的成长
2012年9月,实验中学“真情关爱班”迎来了第二批留守孩子。在120名留守学生中间,父母在上海务工的男生黄韩个头小,显得尤为文弱。刚住校时每逢放学,黄韩看到其他班孩子背着书包回家了,便耷拉下脑袋,眼泪出来了。生活老师陪着他去打开水,发现他竟然连热水瓶也拿不动;教他挂蚊帐、叠被子,他跪在床上折腾了半个多小时,蚊帐挂的东倒西歪,被子还是窝成一团。老师们见状,只好放弃休息为他“开小灶”,陪他聊天,手把手教他收拾房间。半年过去,小黄韩不但成绩进步,而且学会了照顾自己。他有强烈的自尊,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笑话,硬是放着洗衣机不用,学会了自己动手洗衣。春节回家,面对着这样一个学习自主、手脚麻利的儿子,黄韩的父母既惊讶,又感动。
共同关注,弥补缺失的爱
在偏远一些的农村,更多的留守儿童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汪天赐,范岗镇晓棚小学六年级男生,父母离异后一直跟随奶奶生活。这个孩子聪明机灵,成绩优秀。可是班主
该校一年级女生小妍,也是从小父母离异家庭残缺的留守孩子。不幸中的万幸是,她一直受到慈爱的伯母无微不至的关照。入学后,老师们也对她倍加呵护,还替她联系到一位热心的资助人。今年六·一儿童节未到,小妍已经收到资助她的沈伯伯送来的新衣服和牛奶。抱着这些礼物,小妍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惊喜。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小妍的班主
初冬庐城暖,问道南门下。我们一行13人在桐城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于11月20日上午抵达了合 [详细]
随着寒假的到来,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的质 [详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7 [详细]
图为教学竞赛活动现场。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期,桐城市实验小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