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校园文学特约校长稿:怀揣梦想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怀揣梦想

张有胜

 

编者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碎金般秋色闪耀着梦想的光辉。坐落于城北一隅的黄岗初中没有时髦的塑胶跑道和豪华的建筑装潢,却有站在讲台上两袖清风、任劳任怨的的教师队伍与奋发图强的干净风气。近几年每次中考成绩揭晓后,社会各界对该校的关注度,如同溽夏温度计的水银柱一道上升。读了该校校长张友胜同志的文章后,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每个孩子的梦想都从土地上生长,金秋的黄岗校园一定会给桐城教育带来更多的惊喜……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奋进的人们能够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为何高考、中考受到全社会90%人们的尊重与爱护,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语道破了公平取士的重大价值。这是社会各界对学生合理追求美好人生梦想的体谅,是充分体现了对占社会人口绝大部分的无权无势非暴发户普通家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梦想的真诚敬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基础。民族精神与国家风范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奋斗与追求,真实地呈现出来。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与富强正在贴近大地行走的青春脚步声中繁衍生根。

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知晓基层实际情况的教育工作者,我一方面要以公平的名义从国情出发,向高、中考致敬,为考生祝福。同时,我更觉得教育,既是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梦想,寄托着祖国的希望的百年大计。因而如何怀揣梦想前行,脚踏实地取得具体的进步,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学校办学与教师教学的视野出发,就是要有教无类,让梦想在同一片蓝天下点燃。教育公平奠基社会公平,毕竟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人们可以平等地享有高水平的教育机会。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和选择性的教育需求,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和影响率。我们学校学习优质教育先进地区的“追梦计划”经验,在促进城乡学生同步享受名师教学资源等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因材施教,让梦想在多彩校园里绽放。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素质有不同基础,发展速

度既有一个渐进的规律,又呈不同的形态个性,教育的本质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一所学校真正好的教育品质,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把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每个学生身体、心理、知识和价值观念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帮助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梦想成真。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也是教育要追求的品质与境界。要真正构建以学生潜能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教知识、解惑,教能力、授业,这都是最起码的要求,但高明的教师,不能只提醒学生掌握考试的内容,他们往往会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其中所隐含的启迪、道理、逻辑讲清楚,教授学生一生受用的生活智慧。

而作为学子,人生规划不能在考试前才开始。要从每一天的晨读与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认真做好,面向未来点燃梦想、胸怀祖国、扬人起生的风帆。

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来都是一部放飞梦想的历史。即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人的梦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拯救天下苍生!

一千三百年前,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大鹏一日同凤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他不拘俗流、不畏艰难的浪漫幻想和宏伟抱负。有千古第一相之称的李斯,在家乡上蔡做小吏时,看到粮仓里面的老鼠,轻闲肥硕,吃着粮食,并不怕人,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如厕看到老鼠偷吃不洁之物,状态惶恐,发出“人的出息和本领就象这老鼠,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是不一样”的感叹!于是,他辞官求教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离开家乡楚国,西行至秦国,帮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天下,终于成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梦想。

毛泽东在违背父愿离开家乡韶山到长沙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在父亲要他记好帐的本子上题写“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诗句。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一起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学不成功誓不还”的理想。

这几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莘莘学子为什么要读书,那就是要实现人生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是要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而读书。事实上,我们在为祖国和谐、文明、富强读书的同时,也同样在为父母、为自己读书。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伤毁,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终也。我们要为父母尽孝,只有努力读书才能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同样,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小天地,来到大都市,就会发现,高耸入云的大楼,宽广整洁的大道,异呈纷彩的绿化,一望无际的广场,五颜六色的霓红灯,温和尔雅的行人,就会惊叹,原来世界是这样的美好!多愧了当年的努力读书,才在此良辰拥有了这样的美景。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学而优,则仕、则富。

“为了梦想而读书”,是一个话题,另一个话题是:怎样才能读好书。

古人钻壁偷光,如囊映雪。说的是人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克服一切困难勤奋读书,他们终于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程门立雪,告诉我们读书求学要真诚的尊敬老师,不计较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当年在下邳桥下散步,有一穿着朴素的老者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对张良说:“下去拾鞋。”张良照做并且给老者穿上。老者说:“年轻人值得教育,五天以后黎明时在这里等我。”五天后,张良去时老者已经先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还晚来?走吧,五天后要早点来见。”五天后鸡叫时张良赶到后,老者又早来了,生气地说道:“又晚到,走吧,五天后一定要早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去了,一会,老者到了,笑道:“应该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它就能给王者当老师。”说后便飘然消失了,天亮后看那本书是《太公兵法》。据称张良正是靠这部奇书,帮助刘邦得到天下。这些典故、成语、传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求学要有虚心、恒心,更要有激情!

我挚爱的校园和亲爱的教师同事们,努力吧,帮助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

而我的同学们,我的孩子们,因为有梦想,所以要读书!怎样读好书,则需要虚心、恒心和激情。梦想点燃激情,激情成就梦想!今天,我们努力读书既是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还等什么!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永不疲惫的精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佳绩神话吧!

 

                                             (作者系黄岗初中校长)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