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
——八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指一个人的成长,要从小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抓牢价值观教育这一重点,努力营造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把民族复兴、中国振兴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少年”。他揭示了一个真理:少年的未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抓好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其原因在于:从人口结构来看,青少年人数众多,在人口总量中约占1/3;从代际传承来看,10年至20年后,他们将是这个社会的顶梁柱、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从国际大局来看,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江山易主、政权变色的危险无时不在;从人的成长阶段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价值观形成、人格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些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存在,决定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永远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国家建设的重点。
放眼我们身边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的“品行”;重视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忽视对孩子的亲情陪伴和言传身教,导致一部分孩子表现出贪图享乐、自私狭隘、性情暴戾、无责任感等人格缺陷。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四有新人”。
抓牢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未成年人求知欲、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我们要依据这一性格特征,设计好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加以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为主的红色实践活动、以生态环保为主的绿色实践活动、以生命教育为主的蓝色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为主的橙色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深植青少年的心中。另一方面,针对青少年自控能力弱的心理特点,我们要抓好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政治等手段,净化荧屏,清纯网络,洁化书刊,清除“黄赌毒”等精神鸦片,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志趣高雅的精神食粮,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有“中国气质”的好公民。
喜爱在真实,生动才感人。只要我们把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未成年人的心坎上,就会培育出“与国无疆”的雄壮少年、建设成“与天不老”的美丽中国!
来源:桐城新闻网
初冬庐城暖,问道南门下。我们一行13人在桐城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于11月20日上午抵达了合 [详细]
随着寒假的到来,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的质 [详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7 [详细]
图为教学竞赛活动现场。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期,桐城市实验小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