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养悠然静气,汲浩荡福气——写给学生及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

2020-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杨俊杰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整个社会静下来了很多很多。面对揪人心扉的疫情,面对居家生活的封闭,面对亲朋好友的分隔,面对生活工作求学节奏的顿然停滞,人们也在努力适应着日常的改变,但久而久之,便有了份躁动和喧嚷,尤其是延期复课更让众多的家长以及孩子坐立不安。“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在这里我要讲的就是人需要涵养静气方能行稳致远。
 
       前几天,看了石梁先生的《静静的中国》一文受益很大,“喧嚣的中国终于静了下来,躁动的社会终于静了下来,焦躁的国人也渐渐静了下来”,“我真的很喜欢静静的中国,我希望我的国人自己要主动打造一个静静的中国”;今天早上又看到了《这是人民战争,每个人都不能开小差》这篇社评,其中特别批判了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抗疫情的时候许多令人深恶痛绝的“不静”行为,“多地都出现有人刻意隐瞒武汉和湖北旅行史而在当地感染多人的悲剧性案例,少数人对疫情防控规定的不配合形成较大危害”。无论是石先生真心的呼唤还是社评的强烈谴责,都强烈的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当下的我们真是缺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缺少了一种“不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淡定感,缺少了一种“道由白云近,春与青溪长”的美好感。我们很多时候真是在放纵自我中去获取自以为是的需求,忽略了自己肩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原本井然有序的假期被延长了许多,在此期间,我也接到了很多家长的求助电话,反映孩子在家里的种种“恶行”,比如:痴迷电视、网络游戏;天天无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脾气暴躁……尽管我从专业的心理角度讲解得很细致,貌似也解答了家长的困惑。但是我仍然感到阵阵心痛和惋惜,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疫情来临,家家户户不出门游玩,不聚众拜访,作为家长,你的24小时是如何度过的?如果你睡到日上三竿,你怎么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如果你无聊到数瓜子、摆葡萄干、网络刷剧,又如何要求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如果你心情浮躁,骂爹骂娘骂蝙蝠,又怎能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凡此种种带给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5年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及家长朋友们如何“养悠然静气,汲浩荡福气”这一话题,仅供大家参考。
 
       养悠然静气在于科学的作息与合理的计划安排。学校要把作息时间表发到家长群,家长要督促孩子尽可能的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作息,具体执行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比如早读课可以从第一节课开始,午自习可以取消等等),但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执行,以期使孩子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尽可能保持平时正常上学期间的状态。在这里,我不想做问卷调查,但我还是要问各位家长朋友一个很简单的生活知识,假期你们家庭的一日三餐能如往常吗?首先你能保证你家一日是三餐吗?其次你能保证你家早餐正常是八点左右,午餐正常是十一点半左右,晚餐是六点左右吗?我大胆断定我们的一半家庭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个责任该谁来负责。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做好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计划安排,我个人认为计划安排时要考虑到以下情况:一是完成老师的作业布置,二是线上的学习,三是自我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毕业班同学),四是自我的补缺补差,五是课外阅读,六是体育锻炼,七是做家务,八是观看时政新闻,九是自我休息放松。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干什么事,这种教条僵化式的计划安排在实际中往往难以落实,学生每天早上起来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然后做完一样划掉一样,当日事情当日毕,同时参照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不断修正自己后期的计划制定。我个人还认为,再精确以及貌似完整的计划都比不上可操作能做到且做好的计划,哪怕它是粗线条的。
 
       养悠然静气在于有一种无畏与坚强的信念支撑。这里首推就是我们要有家国情怀,自我国各省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我们国家向全世界展示了很多的奇迹,一纸封令,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立马封城,一声号召,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疫区,一个动员,十四亿人停止春节拜年……这些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做到,疾风知劲草,大浪方淘沙,灾难面前我们更加尊重像钟南山这些民族的脊梁们,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完全可以完胜新型冠状病毒,待到山花烂漫时,层林染遍中国红。在往后的岁月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植好厚重的爱国情怀,深沉的爱着这片土地。笔者认为现在的线上教育应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二是要让孩子感知到中华文明的荣光,三是要让孩子崇尚科学家,某种程度上这些方面的学习真比提前学习文化课重要很多,人只有记得来路才能赢得出路,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强基固本,既要面向未来,吸取外来,更要不忘本来。
 
       在这里我要特别的对家长朋友们说,作为家长,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你都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你的孩子。想想那些自觉居家隔离的人、想想那些深夜值岗的人、想想那些面对病毒的逆行者……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无畏的,无畏的只是一种信念支撑下的坚定,一种大爱守护下的坚守,月挂枝头时睡,晨光熹微时醒,安安静静顺时守势,不浮躁不功利,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你的孩子必会最先感受到你安静的力量,并能从这种安静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养悠然静气在于一种阳光灿烂的心理养成。我们在疫情面前一定要做到科学理性,我们要做到“吕端大事不糊涂”,疫情来临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冠状病毒的消息。作为家长看到各种疫情信息时,你有什么感受?比如抢口罩,抢双黄连,抢消毒液、抢酒精……你是人云亦云不加选择的相信,甚至在自己的圈里大肆转发,还是相信政府、相信官方的发布?你的孩子在看着你,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感染孩子,与其不知所措、紧张、暴躁……不如和孩子谈一谈,用理智来交流。你会发现,孩子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网络发达,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认知甚至超越父母。因此,你不能做孩子面前指手画脚的说教者,要做一个伴随孩子成长的同行者。越在逆境的时候人越要具备一种悦纳自我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自我,我们的每一次化险为夷都是自我成长的阶梯,学会自我欣赏你会越来越有亮光。在自己心里焦虑紧张的时候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暗示:一是积极暗示法,我心里怕新型冠状病毒说明我重视我的身体,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健。二是躯体放松法,躺着或站着,把手轻轻放在肚皮上:1、吸气,用鼻孔慢慢吸气,从肚皮把手往外撑开4秒钟;2、憋气,撑到最大限度时,憋住气3秒;3、吐气,慢慢收缩肚皮,将气从慢慢嘴巴吐出来4秒钟,心里默念:我所有的担心和焦虑都全部吐出来了,我浑身都很轻松,连续做20—30次。三是自我催眠法,播放催眠放松的音乐,跟着音乐的提示让自己从头部到躯干到四肢全部放松。四是运动放松法,晚上可以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或在床前做闭起眼睛单脚金鸡独立,用躯体的活跃和紧张来替代大脑思维的活跃和紧张,白天多散步、多跳绳。五是焦点转移法,多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或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写一些电子日记,和好朋友QQ或微信聊天,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情绪。
 
       养悠然静气在于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的营造。“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一场大灾难,让多年不看书的人在家里捧起了书,让从不管孩子的家长和孩子有了亲子沟通,让一年说不了几句话的夫妻打开了话匣,让不知道孝敬老人的子女也开始尽孝道,让一家三口围在一起互相夹菜的饭桌成了唯美的视图,让出门帮系好口罩的细微动作成了那润人心田的清泉……为此,我们每个人在非常时期切不可将自己的不快不满征于色发于声,家长在这时候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电视为朋,手机为友,要适时的找孩子聊聊天,谈谈理想,唠唠家常,谈谈未来,要养养花草,捡拾家居,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凡此种种,让温情荡漾,让平静流淌。在所有能让家庭温馨和谐的方式中,我最推崇的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各自读书,各人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找点文字来读一读,这会让家庭特别有亲和力和向心力,读书的人生最幸福,读书的人儿最美丽,读书的家庭最芳香。我的家长朋友们大多在四十岁上下,有知识文化,有视野见识,也有自己当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圆读书之梦的遗憾,后来步入社会,为生计所迫无暇读书,这个假期不正是天赐良机吗?我们做家长的和孩子们一起读点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不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之事吗?如此,何乐而不为哉!
 
       各位朋友,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多难兴邦,每一次苦难都是一次成长,借由这个病毒我们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和焦虑,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是否欲速则不达,我们是否需要放下脚步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这次疫情正好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契机,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赢在拐点,我们可以借助这次放假好好的修身养性,即使我们达不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我们至少可以处变不惊,处惊不慌,处慌不乱。在这里我最想跟家长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冠状病毒也许是2020年的关键词,但孩子却是你一生的关键词!错过的车次可以再等,错过的电影可以再看,错过的钱可以再挣,错过对孩子的教育却再也不能重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养悠然静气,汲浩荡福气”吧!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杨俊杰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