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做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教育人——《安庆市第二届名师大讲堂》培训心得体会

2019-11-1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黄英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11月10日的桐城新八中校园格外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温煦柔和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洒在前来参加安庆市第二届名师大讲堂的每位老师的心头。带着对名师的膜拜,对教研的虔诚,对新理念的渴求,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让与会的老师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午的培训,聆听的是安庆市教研室副主任陈俊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研究历程、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成果这六个方面来阐述的。下午的培训,岳西县教研室主任徐正龙主持的《教育写作与名师专业成长》专业讲座,结合他个人的写作经历与成长之路,分析了当前教育写作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更是教会了我们怎样规范的写好一篇教育论文。两位名师都曾经是一位普通教师,但他们一直都在仰望星空、怀揣教育者的梦想,一路艰辛脚踏实地,铸就了教书人的辉煌。这次专业性极强的讲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两位名师的人格魅力更是强烈的感染了我,促使我做一名更好的教育人。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我的收获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一”——教学理想上的一次大明晰、教学理念上的一次大提升、教学态度上的一次大端正、教学追求的上的一次大坚定。

 
        教学理想上的一次大明晰——要做个有教育理想的教育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老师的教育理想可以不一定就是成为名师、成为专家,但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普通老师一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就有责任让学生重视母语的学习;有责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育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有责任通过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滴灌学生的生命之魂。同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传道、授业、解惑”,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走正确的人生之路。作为一名热爱民族文化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对中华传统文明有过多次思考,中华文化,中华礼仪,中华道德真是熠熠生辉的珍珠,文化的自信一定要做到不忘本来,一定要做到认祖归宗,一定要做到数典而不忘祖,可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种文化有中华传统文化先进,当下教育的许多问题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忽视冷漠关系密切,比如不让孩子吃苦,比如自家的孩子样样好、事事对,比如无止境的满足。如果有一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境界中,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从而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们也就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所以,纵然我们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纵然我们只是一名极其普通的教师,也要用自身的能量照亮周围,哪怕只是仅仅照亮你所在的班级。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深情与专情的事业,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自己争气,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以前教科书就是全世界,现在全世界都是教科书,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快速发展趋势下,我们一定要有将来是教书留给机器、育人留给教师的紧迫感与教育的远大理想,主动学习,早走一步,多走一步。
 
        教学理念上的一次大提升——做一个吐故纳新不断进步的教育人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顺应当前的教育形势。也许我们现在拿的教本上的某一篇课文,十年前就教过,但我们还能照搬十年前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吗?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课改已经进行多次了,教学手段更先进了,我们面对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十年前的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正是这些诸多要求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尽管我们所处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但只要我们愿意,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超越自我的借口。                   
 
        由此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精”的问题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精” 就是指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精当体现在: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标准中总目标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学生要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目标要具体明确,易理解、可测量、便于评价。教学内容的精选表现为:抓住主要内容,即指向教学、教育、发展任务的内容;挖掘独特内容,即能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内容;不放过深奥之处,即对于较重要而又难懂之处,教师作精细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结合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热点问题教学。
 
        教学态度上的一次大端正——要做一名善于学习的教育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活水”又从哪里来?唯有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给学生一滴水,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流。当然学习的渠道可以有很多方面,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人更多的喜欢网络学习,毕竟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天下事,便捷高效。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静下心来感受文字的魅力。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的做一件极其普通又极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首先,读书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身上的气质藏着他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多读书的老师会自带文化底蕴的光环,会在知识架构方面凌驾于教材之上,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深刻独到,自然就提高了课堂艺术。其次,读书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一个老师如果只看教材、教参、教辅,而不看其他书籍。上课时就只能照本宣科,不敢偏离教学计划,那对教材的拓展延伸问题、学生上课提出的超出教材之外的问题以及其他由课堂而衍生的问题,就有可能无法当堂解决。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如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因为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而大肆发火、训斥,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做了不正确的事;在重要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经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学生已经开始集中注意力听讲或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说明课堂教学的重要时段已到,教师要抓紧去做这节课上最重要的事情;在集中的时间里做大事,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教师要首先去做那些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才能充分展开的教学活动(即大事);在分散的时间里做小事,如何将一些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是最能考验一个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水平的;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有些事情需要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去强化和深化;在同一时间里做不同的事,如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时间段,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探究、练习、写作等。
 
        教学追求的上的一次大坚定——要做一名勤于写作的教育人
 
       我曾经也很困惑,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有什么可写的呢?又怎样写呢?在听了两位名师的报告后,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方向。写什么?首先,从勤于写教学札记开始,每天不管多忙,或多或少记下自己对课堂或备课的再认识,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其次,可以写教学案例,案例是实际情形的描述,是教师教学行为真实典型的记录,也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生动典型的真实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第三,可以写教学反思。一个教学设计运用到课堂上之后,总是有得有失,或许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情景导入,让整节课气氛空前活跃;或许是一个新教法的尝试,让教学效果令人惊喜,但也有可能老师讲得过多,让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也可能因一个教学环节的缺漏,而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管得失,都将其真实的记录下来,长期积累下来,定能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名教师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当你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的时候,你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关于语文教师的写作我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一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每次作文训练的时候和学生同堂竞技,学生写自己也写,然后在作文评讲的时候把自己的写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那时那地学生心头既有对老师的钦佩与羡慕,教师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帮助学生种植下金色的文学之梦,帮助学生撑起了一支支的长篙在他们金色的文学海洋里遨游;二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敢于向各种刊物投稿,写作是越写越会写的活儿,写得多了,思路语言立意各方面都会跟上去的,不要怕退稿的失败,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自身实力强了就能更好的教好书!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在做教师,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一名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成长才能站稳三尺讲台,“挺住了,你就是精品;倒下了,你就是碎石;站稳了,你就是风景”。今后我会将这次培训的收获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做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教育人,时刻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砥砺奋进!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黄英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