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安徽省“国培计划”中小学书法教育短训杂叙

2018-05-07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胡连启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国培计划

四月的江南,花红柳绿,碧水荡漾,春意盎然。这是生命的律动,更是对勤者的召唤。

4月19日,我们桐城教师一行五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和来自全省各地近百名中小学书法教师一起,参加为期十天的安徽省“国培计划”(2017)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师集中培训。

谈及书法,我乃真正的门外汉,并非谦虚。平时也仅仅是喜欢看人家写一幅好字而已,更算不上欣赏书法艺术了,毕竟说不上几句人家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把字写规范,写清楚,让人家看得舒服,无视觉疲劳,不厌倦反感,更不至于考场卷面失分。因为大家都知道:中考语文有卷面分5分,若作文卷面不好,甚至还会丢掉更多的印象分。鉴于此,我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最初在心中盘算着:参加本次国培短训,跟大师们学点东西,多多少少对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有些帮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恰非如此!现实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十天短训,我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深为触动,大开眼界,颇有收益,远远偏离我的初衷。

头天报到。第二天上午八点整,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阶梯教室举办了一个短短的开班典礼,国培承办方安师大文学院的两位领导先后作了一番讲话,介绍师大的相关情况,强调本次国培学习参训的主要目的、任务与要求。班主任朱菊香教授主持了典礼。这些方面,虽然让我们听得有点热血沸腾,大有横下一条心,认真学习的架势,但后来想想,倒也波澜不惊。

师大的安排是十分紧凑的。典礼一结束,一位身材中等、形体微胖、皮肤白晳的五十七八岁的长者就径自走上讲台。班主任朱教授作了介绍:安师大书法培训首席专家、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詹绪左教授,著作颇丰,建树甚多,业内享有极高的威望。我曾课后百度了一下,果真如此!他为我们讲的内容是《文字、书法与中华文化》,分上、下两部分,分两次授完。詹教授上课,情绪饱满,字正腔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渗透力。课堂内容相当丰富,他一切入正题后,就分别由“文”与“字”两个字说开去,旁征博引,有史实,有典故,有传说,有经典名录,以具体的实例,向每位学员展示了中华文字的渊源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强调:只有了解中华文字,深谌中华文化,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才能写得出一手好字来。教授还教导我们,文字是潜在书法艺术符号,在今后的书法教育过程中,要博采众长,明字理,懂文化,晓源流,广异构,备众体,只有把握了这些,书法教育才有更多的希望与未来。最后,他提醒学员,写字时要有主笔意识,强调笔画之间的互补,并以具体字为例,手把手地教我们。师大教授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教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着实让人佩服与感动。同时,反观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与之反差太大,实在汗颜啊!

再者,就是凌善金教授的课了。凌教授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安徽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安师大国旅学院硕士生导师,著书及论文多部多篇,研究方向是地图美学、旅游景观设计等。但是,书法艺术与中医学却是他的两大特殊爱好,也很有造诣,富有成果。他为我们所作的是《硬笔书法技法指导》,同样也是分上、下两部,两次授完。他温文尔雅,谦逊和蔼,语调不高,说话慢条斯理,一副可亲的学者模样。他的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制作了十分精美详细的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语调较低的不足。凌教授先向学员们展示了许多中国元素,诸如:中医、汉字与书法、饮食文化、孔子与儒家思想、武术、科技与发明、中国画、道教和京剧,进而明确指出:汉字与书法是“最能象征中国文化”。他娓娓而谈,介绍什么是书法,什么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基本特性。他以自己的书法实践与切身体会说开来,告诫学员成功之路在于:功夫与悟性。要坚持摹帖、临帖,临帖要做到形(线条与字形)神(神采)兼备;要注重字体先后:先楷书后行书,再楷行并行,最后草书。他反复强调书写形式上要注意方圆、曲直、藏露、粗细、规则性,质感上注意厚度、硬度、弹性、韧性、密度、透明度等感觉。字要有书卷气、大气、豪气、神气,才是拥有高雅姿态的好字!他最后勉励我们:夯实基础,提高修养,自在地写,用心去写,不激不厉,向着书法的至高境界迈进。

庄华峰教授为国家二级教授,安师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目光犀利,观点独到,为人淳朴谦和,受家风影响,自幼酷爱书法,数十年来临池不辍,其楷书从唐欧入手,行书主攻二王、米芾、文征明、王铎、赵之谦等,追求秀美、文雅书风。其很多作品入选《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还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俄等国。他为我们做的讲座为《书法学习漫谈》。讲座中,他不无忧虑地指出:国人的汉字书写已渐行渐远,学校书法教学不被重视,学生提笔忘字成为常态。他正告大家要担当起大任,为此,要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修养,陶冶个人的性情,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书法实践,他强调要刻苦实践,多加练习;要循序渐进,先正楷后行草,先大字后小字,先摹写后临帖;功夫花在书外。此外,他还纠正了几种不科学的书法实践:天才说,苦练说,风格说。最后,他动情地说:书中“四有”,即书中有文,有文化根脉;书中有道,文以载道;书中有人,走向大众;书中有德,德艺双馨。这番讲话,赢得了广大学员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地走上讲台与教授合影留恋,钦佩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本次国培还安排了较多的书法实践指导课,地点都在安师大图书馆四楼阅览室,这里宽敞明亮,拥有大长条形桌,非常适合学员们书写、讨论与交流。从中也可看出师大的安排独具匠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安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施兴国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协理事、省中小学书法教材主编、安师大附小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姚金中老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省书法协会会员、颖上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何本军老师相继为学员们授课讲解,手把手地指导。施兴国教授把楷、行、草三种不同字体,形象地比作人的站立、行走与奔跑三种姿势,指导学员们要写好行书,笔锋要不断地切换;注意行书与楷书的腕法、书写工具的区别;掌握书法的诀窍与要领等。姚金中老师讲授楷书发展的漫长历史时,展示了多幅碑文字幅,显现出不同时期楷书艺术的特点;指导笔墨技巧时,着重从笔法、方笔与圆笔、墨法、章法四个方面来做具体演示。何本军老师讲话幽默风趣,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说有笑,甚至还有深情歌唱,由于有着从教师、校长到活动中心主任的农村到城区漫长工作经历,他与学员们互动密切,如同朋友,还主动加学员们微信好友,在班级微信中也十分活跃,更切合学员们的心坎,充分展现出了基层工作者成长起来的专家最接地气的一面。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自然必不可少。在朱教授的精心安排与策划下,我们还有幸去了书画大家、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同名艺术馆,一睹大师的艺术风采与人格魅力。绿树掩映下的馆舍,是那么的清新雅致,别具一格,颇有明清建筑风格。馆藏字幅“江山如画”,字中有画,画字一体,无不彰显书画大师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字幅“金顶”,虽然只有两字,但是,内涵十分丰富,字形上,真、草、隶、篆皆有,墨色上,枯、湿、浓、淡并存,气势通贯,浑然一体,整体美感强,十分完美,据说此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幅字,堪称“镇馆之宝”。馆内字画之多之美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全体学员还应姚金中老师的盛情邀请,于二十六日上午赴安师大附小校园参观学习。这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知名小学,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办学硬件水平在芜湖市乃至省内名列前茅,承载着多个国家级课改实验项目,在课改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办学声誉远播。学员们重点参观了姚金中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欣赏了陈列其间的各种书法作品,特别是那一幅幅端庄秀气的小楷,深为震撼,为之折服。我们还与工作室中的各位老师互动交流,大家面对面地,无拘无束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学科畅谈教育中各种问题与看法,有过不同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心中所受的洗礼,是以前所未有过的。这也许就是参观学习的目的所在吧。

根据大部分学员提议,经过精心谋划,多方准备,本次国培班短训结束时举办了一个书画展,作为培训成果汇报。作品一经展出,我竟然才发现学员中太多“高人”。据我初步了解,有很多是省书协会员,有的还曾经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来自无为的李其文,凤阳的陈维山,歙县的仇本豪等,字画功底了得,大家观后,不是一个叹字了得,赶紧找他们求几幅字。我很荣幸地求到仇老师的草书“听涛观海”和高声发老师的启功体“学高为范”两幅,也算是有些收获吧。

因为书法,我等结缘在师大。十天的学习,吃住和上学,和校园中的学子们并无二样,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生活一样,享受着彼时的青葱岁月。我们的安排是满当当的,收获是沉甸甸的,思考却是长久的。书法教育教学何去何从?今后如何继续从事书法教育教学?这仍然是一串串硕大的问号。或理论,或实践,专家教授们业已做出具体的指导。现在所要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努力地着手去做了。

怎么去做呢?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是要有灵感的,是要有悟性的。有大师们的精神感召,或许苦将不为苦,苦中将有乐。“勤”这个字,倒是要好好记住的。“勤”在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行事要早,要心无旁鹜,要持之以恒,是时不我待,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不懈怠。

诚如是,有感而发。是文,与诸君共勉。 (南演初中胡连启 )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胡连启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