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2015-07-30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叶全玉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2015全市骨干班主任、初中骨干教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                       

         培训工作回眸
                                     
        2015年7月21日至26日,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很寻常的日子,但对于来自桐城市各中小学的151名骨干班主任和骨干教师而言,却是一段风景独好、收获颇丰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六天参训学习经历,在结业合影时摄像师摁下快门的瞬间,灿烂的笑容定格成一幅美丽画卷。翻看这幅画卷,激动、感慨、喜悦凝成了动人的风景,在眼前次第铺展开来。
         
        一   未雨绸缪求发展

       
荀子有言:国将兴,必尊师重傅。文都桐城历来以崇文重教蜚声全国。时代风云变幻,教育浪潮迭起。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重塑桐城教育品牌,促进文都教育更快发展,推动桐城加速崛起,这已成为我市各级相关领导重点思考的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先行。不可否认,近年来在我市广大教师队伍当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伍、教师职业倦怠等等。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水平,毋庸置疑,培训学习是最好的抓手。就此问题,市教育局人事科、师训中心领导在年初即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了2015年暑期全市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同意实施。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谁来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培训方式?曾见过很多类型的培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培训者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学员参训走马观花,主动性差。鉴于此,市教育局人事科、师训中心领导于今年4月份就深入到市区、农村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召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分类进行座谈,尤其是重点了解了广大一线老师当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新的教学手段学习运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班主任工作之中的种种困惑等等。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人事科、师训中心的领导经过反复论证,周密考虑,精心策划,首轮由教育局主办,市实验中学承办的2015年度桐城市骨干班主任暨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初中骨干教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培训班于7月21日正式开班。本次活动中,教育局人事科、师训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多方联系,邀请到了在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及张文兰教授服务团队;全国十佳班主任梅洪建、段惠民;全国心理教育专家袁胜芳、全国模范老师桂贤娣等著名学者来桐讲座。

        培训之中,市教育局长金锰、副局长孙朝阳、胡长胜等领导亲临现场,向此次参训的全体老师表示亲切慰问,并认真观摩了专家讲座。教育局孙朝阳副局长在接受市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时说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打造我市教育品牌,是我们教育管理者的一个梦想。本次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的一个大规模的培训活动,顺民意,合民心。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培训部分老师,带动一批老师,影响所有老师,最终必将迎来桐城教育的新气象。
      
        二   一程山水一程歌
   
        培训如期举行,天公并不作美。开班的第一天,风大雨急,似乎给此次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一次考验。但令人欣喜的是,早上七点半,所有参训学员均提前来到报到处签到。其中不少老师居住偏远乡村,更有几位老师来自黄甲、中义山区,清晨5点即启程赶路,跋山涉水,仅此足以令人动容!六天培训说来不长,早到晚归,天天如是,也实属不易。整个培训期间,151名学员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迟到早退,而且学习之中秩序井然,所有学员都能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课仔细记录,积极与专家交流互动,及时完成当天培训心得,提交培训日志,这一切,让人觉得就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在开班典礼上学员代表徐旭升老师的发言似乎给出了答案:长期在教学一线忙忙碌碌,工作当中遇到困惑不得而解,书本上的专家理论对于我们基层教师的教学可操作性不强,而囿于客观条件等因素限制,平时很难有机会走出去开阔视野。我们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够分享到实用有效的知识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教育局精心安排的这轮培训,对我们而言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让我们梦想成真,能有幸与来自一线知名教育专家教授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所以,我们对这次的培训学习充满期待,也倍加珍惜。
    
       诚如斯言,六天的培训,所有学员都沉浸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之中。安排家庭琐事、谢绝同学聚会,其中固然有与会专家讲座的特别精彩因素,更缘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教育的热爱!和他们共同学习的每一天中,我都被感动着,现选取一组感人的镜头,重温那一种紧张又快乐的美好感觉。

        镜头一:带着孩子来学习   

        在这次培训课堂里,一个五岁的孩子成了“编外学员”。他的父亲杨长河老师和妻子本次均参加培训,孩子家里没人照顾,夫妻俩干脆便带上孩子一起听课。也许是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六天中,小家伙表现得特别乖巧,安静的坐在父母身边,专家的课虽然不懂,瞧他“听课”的样子还蛮认真呢。

        镜头二:学习聚会两难全   

       翻转课堂培训班的学员吴龙本老师在开班之际就被学员推选为班长,在学习的同时协助班主任做好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培训的第三天,他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从广州回桐。多年未见,难得一聚。同学一下火车就电话邀请他前往叙旧。一番思量,吴老师最终把学习放在了首位,在电话中向同学表示深深的歉意。

         镜头三: 深夜群里晒心得   

         开班伊始,为了便于发布通知信息,及时上传收集有关材料,培训班设立了班级QQ群。第一天培训结束,QQ群就呈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成了全体学员分享经验、交流体会、相互探讨的快捷平台。接下来的每一天夜晚,很多学员全然忘却了学习赶路的疲惫,仍沉浸在白天培训的兴奋之中。

        双河口初中的陈正五老师感叹:生活处处皆学问,办法总比困难多。
    
         孔诚初中的崔鑫老师留言:学习让我明白了有智慧的爱的教育,是从书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他人的智慧中来。

        中义中心学校的方宏政老师在群里分享说:听了梅洪建老师的报告,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才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工作中存在着重管轻育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励志与惩罚的关系,不破旧观念,难立新思维。
    
        白果分校的一位参训老师也在群里道出了他的心里话:刚开始对这次培训并不看好,以为与过去有流于形式的培训大致相同,没想到一天下来,我对此次培训的感受非常满意。
   
        每一位学员发自内心的感慨,立刻引起了更多学员的强烈共鸣。夜已深,但他们的兴致更浓、信心更足……
    
        镜头四: “编外学员”学习勤   

       根据以往的培训活动经验,我们组织者刚开始还对这次活动心存担忧:少数同志能不能认真参与?会不会有人中途溜号?……然而,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培训之中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现象。培训第二天,培训现场竟然出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原来是第一天培训之后产生了积极地反响,经过参训老师的介绍,更多此次没有安排到的老师纷纷致电教育局师训中心的领导,要求编外参加这次培训。其中就有同安小学的朱娟校长。接下来的每一天,朱校长都会早早来到报告厅,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其景其情,着实令人感动。

         两个班,六整天,一百五十一名学员,其间可圈可点的亮点太多。每一位学员每天都及时完成培训日志,提交一篇学习心得;翻转课堂的学员每人交流一份微课设计;所有学员均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修论文……

        专家武凤霞讲座结束后感叹:桐城不愧为崇文重教的文都!在这次交流中,桐城的老师端正的态度、好学的精神给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许,她还不能完全感受到这些参训老师寻梦的热情。山村,县城,翻山越岭。山一程,水一程,歌也一程!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带着激动、喜悦,在圆梦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三   为谁辛苦为谁甜有人说,舞台上演一出戏,剧情里虽有主角、配角之分,但演出要想成功,台前幕后全体人员的作用没有轻重之别,而有时恰恰是幕后人员的辛勤付出,方能使舞台上的演出更加流畅自如。

        7月26日下午,本次培训活动顺利落下帷幕。简短的结业仪式后,许多老师与我们的服务工作人员握手惜别。他们一致称赞:在整个的培训过程中,承办方实验中学的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务实高效,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将深深的感激留在了他们的心底。

         接到市教育局的培训服务任务后,实验中学迅速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培训服务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指纹签到、茶水供应、会场摄影、资料打印、文稿编排、用餐服务……

        校办室的李莉老师在开班前的晚上加班到12点,完成了151名学员指纹签到的前期信息录入工作;培训当中,场内场外,随时可见她忙碌的身影,学员遇到问题,她热情帮助,俨然是一位可爱的邻家小妹。傍晚下班之后,她仍在电脑前及时处理文稿、上传照片,几块面包,一杯开水成了她那一周的主要晚餐。

        办公室的张龙斌、包国胜主任身兼多职,他俩既是本次培训的参训学员,同时又主动分别承担了两班的班主任工作。每一天,来得最早的是他们,走得最迟的仍是他们。六天的培训工作,他俩就像陀螺不停的旋转。还有晚上打扫报告厅卫生的徐朝阳,负责音响、电路保障的后勤干事江斌……这支服务团队的每一个人,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疲惫浑然不觉,心中充溢满足。圆满完成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是他们几天之中的唯一愿望!和广大学员共处的这段时日,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收获了工作的经验、纯真的友谊、成功的幸福。付出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加甜蜜。

        转眼间,培训工作结束已过去了三天,但所有的一切,就像今天刚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萦绕心间。就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是深夜12点,电脑上培训群的QQ嘀嘀声仍在响个不停,那是学员们以及工作人员共同奏响的教育梦想之歌。时间的流逝没有消退我们学员的热情,共同的梦想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段难忘的培训经历,这段美好的追梦之旅,必将如一坛美酒,在流光里酝酿,在杏坛中芬芳,香气愈加浓郁,回味更加悠长……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叶全玉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