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心系汶川 情溢六中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的一声狰狞恐怖的怒吼和暴躁的颤动,带走了数以万计的可爱生命和无尽的宝贵财富。
 
    5月20日清晨,六中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静静的飘扬在旗杆半空。几个匆忙的身影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正匆匆赶往桐城市民政局,那袋子里装的是我们六中学生和职工们的48465.70元的爱心款,教师的捐款已在第一时间--5月13日就送到了市教育局。这些天来,学校每个人的神情都变得肃穆而凝重。电视里那让人揪心的伤亡数字已取代了往日里欢快的旋律……哀思中奉献爱心,悲痛中凝聚着力量。一幕幕哀思的场景,一份份爱心的捐款,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爱与奉献的涓涓细流在六中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汇成了爱的长河,凝聚着六中人对地震灾区同胞的深情厚意,也凝聚着他们精诚团结,争做奉献的一颗颗炽热的心。
 
    募捐箱前,退休的老教师来了,平日里最省吃俭用、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同学来了,经常调皮让老师生气的同学来了,学校社会经常帮扶的特困生们来了,学校的一些收入微薄的临时工人们也赶来了,带着他们的心意,带着他们的牵挂,带着他们的祝福,他们都赶来了!
 

   一百五十个硬币是我全部的祝福 

    在捐款箱里,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有新的、旧的;然而最特别的就是那150个硬币,每十个用透明的胶带包在一起,正好15个小垛。这是谁捐的呢?怎么都是一元一元的硬币呢?是平时一个一个从零花钱里攒下来的吗?还是?原来这是203班的朱珑珑同学这一年来所有的“积蓄”,朱珑珑家在农村,父母靠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计,经济并不宽裕。珑珑本想等钱攒够了,给自己买个复读机来练习英语听力,当她听到了汶川地震的不幸消息时,她哭了,星期天回来,便带来自己的那个小储钱罐和那攒了许久的150个硬币,用那透明胶带把那些硬币一垛一垛仔仔细细的包,仿佛要把自己的当心和祝福紧紧的缠进这些个亮闪闪的硬币里。
 

   小小纸鹤传真情  

    当流动募捐箱传到311班的教室外的时候,负责募捐的人觉得很诧异,教室的门紧闭着,教室里没有传出任何的声响,所有的同学是不是都在即将到来的高考前在做紧张的准备呢?以致两耳不闻窗外事?募捐人员有些失望,因为募捐箱传到其他班的时候,同学们可都显得有些等不及,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一对翅膀马上飞向灾区。推开教室门,募捐人员却一下子惊呆了,班上所有同学都在那垂着头,静静的立在自己的课桌前,手里托着一只只小小的白色的纸鹤好像正在所说着对那些灾难中的逝者无尽的哀思与伤痛。这时,班长向我们走过来,递过一个塞得鼓鼓的信封,说道;“我们在为灾区遇难者默哀,今天下午我们高三放假了,没赶上下午2点28分的集体默哀,这是我们班同学的捐款!2080元! ”默哀、2080元,还有这70个满眼纯真无暇的孩子!对于这些农村的孩子而言,2080一笔不小的数字呀!他们一个星期平均一个人的生活费也就只在30元左右。后来听说,他们手中那些纯白色的千纸鹤,是班里那些用功又惜时的女生们,放弃了晚上本来就很有限的休息时间赶做出来的。
 

    学校、社会给予了我们那么多,我们要把爱延续
 
    201班的戴梦兰同学是学校的特困生,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失去父母的关爱,如今与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费、学费都是靠一个亲戚和一些好心人帮助支付的。学校里也为她减免了部分学费,有助学金的时候,学校也首先考虑到她。她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让人同情。然而,当募捐箱放到201班的讲台前,梦兰毫不犹豫的走上前,掏出口袋里仅有的25元的生活费,郑重的放进了募捐箱,班里了解情况的一些同学喊她让她不要捐了,说其他同学多捐一点就行了!梦兰回答说:“不,我也捐一点,学校,还有那么多的好心人都帮了我,我也要为灾区人尽我的责任!”多么朴实而又真挚的话语呀!学校里还有许多向小梦兰一样的贫困学生也都纷纷捐款,向灾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一份心。
 

    大不了这几天吃馒头,饿不坏!我身体棒着呢 

    “大不了这几天吃馒头,饿不坏!我身体棒着呢!”这是207班的许晓声同学在捐款时讲的一句话!许晓声是他们班捐款做多的一位同学。他从口袋里掏出了228元,一下子全部放进了募捐箱里,班里的同学顿时惊呼“许晓声,你怎么捐那么多,你这个礼拜吃什么呀?”,于是,晓声同学便做出了上面的回答。平时,在班里,晓声同学可不怎么听话,不爱学习。可是,这几天,班里所有同学都反映,晓声同学变了,上课认真了,下课也不尽淘气了,班里有同学故意问他,你怎么跟变了个人一样呢?他也会调皮而又严肃的回答“孩子们,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呀!”
 

   几十元,也是我们的一份心
 

    学校在组织募捐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食堂的那些员工,因为深知他们的收入微薄而又不稳定。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也自发的组织起来了,五十元、六十元的,凑了三千多元。两个食堂的负责人把员工们凑的钱送到校领导手里时,解释说:“这是员工们的一点心意,他们让我一定要带到,钱虽不多,但几十元也是我们的一份心!”还有,女生公寓的管理员黄生杰也送来了60元。
 
    别把我的一份拉落下
 
    学校大门前,就在送捐款的同志正准备上车出发的时候,退休教师孙晓峰老人气喘吁吁的赶来,“我这也有50元,那天没赶上,这次别把我的一份落下!”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已有些旧的钱包,颤巍巍的从里面掏出一张50元的人民币,递了过来。晨曦里,老人的背有点弯了,那件有些褪色的旧短袖衫宽宽的罩在老人高瘦的身体上,老人的眼神也略略显得有些疲惫。他退休之后,仍然住学校里,可在平常,学校里是不太常见老人的,只是偶尔有些天气好的黄昏,才会看见老人和他那体弱多病的老伴相互搀扶着,在夕阳下慢慢的走。他和老伴常年守着那套毫无生机的旧房子,靠着老人的微薄的退休金给老伴看病、度日。可今天老人一大早也赶来了,募捐人员不觉一阵心痛,却没有泪水,这几天,他们已经有过太多的感动了,此时此刻,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时间把全校每个人的心意给灾区人民捎去。
 
    救援仍在继续,爱心也在绵延,普普通通的六中人正在用着一些最不起眼的旋律奏着一曲同样优美的奉献之歌。六中人共同的心愿: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

    文章来源:汪东印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