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桐城,翰墨飘香,人文勃兴。走进桐城,你就能感受到这片江淮热土、文化之都的魅力与缕缕书香。植根于这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热土上的桐城师范学校,融龙眠山水之灵秀,承载桐城文化千百年之神韵,吐纳日月,俯仰春秋,正在申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征程中打造着充满期待的跨越之旅。
百年沧桑,春风化雨育英才
千百年来,知书明礼、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桐城人的思想和行为。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桐城中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先生遗志,为培养小学堂师资,广开新学,建立“桐城中学堂师范班”,此举开安徽新式师范教育先河,桐城师范教育也由此发端。1944年2月,省教育厅批准举办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57年秋,学校正式定名为“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至今,桐城师范学校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百年的沧桑,百年的荣耀。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校训,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重视“敬业、精业、务实、创新”的教风建设和“求真、求实、博学、乐群”的学风建设。建校一百多年来,学校一直担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使命,迄今已为皖西南地区培养、培训了近三万多名中小学教师,为安庆跻身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地区行列奠定了优良的师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面向广大农村,以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为己任,在安庆市组织的中师会考中,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全省中师校长会上,学生的十项基本功汇报表演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高等赞扬;在1994年全省中师办学水平评估中,学校获“一类师范”称号。学校还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花园式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示范中专”等荣誉称号。
悠悠百年岁月,遍地桃李芬芳。翻开学校的毕业生档案,桐师的校友们扎根乡村,默默奉献,以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为皖西南乃至安徽省基础教育的振兴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仅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市级以上“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校友就近300名,以桐城为例,中小学校长60%以上是桐师的毕业生,实验小学8名特级教师中有7人是桐师毕业生。
时不我待,科学办校谋发展
进入新千年,随着全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调整,桐城师范学校的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观念滞后、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办学条件简陋……曾一度大大制约着桐城师范前进的步伐。申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只能是新形势下桐师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出路。
桐师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在安庆、桐城两级市委市政府的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1999年,学校在全省中师中率先提出了申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宏大目标。2005年学校申办高专工作通过了省高校设置专家初步评审并于2007年被列入省高校设置“十一五”规划。创办一所高等教育学府,这必将是桐城教育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占峰校长回顾这六年来走过的足迹,既感到莫大的荣耀,更觉得有沉甸甸的责任。来校伊始,他感受到的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沧桑,学校的规模小,在校学生只有400多人,教职员工心怀惴惴,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未来非常担忧。申专目标虽已坚定,但如何走、怎么走好这条路,这是占峰校长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六年来,他紧扣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内外兼治,矢志不渝,带领着全体桐师人围绕申专目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晰办学方向,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专科办学经验,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学校自2000年举办专科教育以来,先后组织了基础教育新科课程改革理论培训研讨、“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平”、“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和“为升格办学作准备”等系列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进一步明晰中师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区别,进一步学习研究高师教育的规律,探索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实现从中师教育向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转变。在思想和精神上做好了与高专接轨。
几年来,学校更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硬件建设上学校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征地171亩。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三幢学生宿舍先后投入使用,400米的标准塑胶操场即将投入使用,艺术教学大楼、体育活动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当中,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大量添置,开通校园网实现办公信息化,校园环境大面积绿化整治,优美的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使得到师范来视察的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同志由衷的赞叹:“在桐城师范学校读书和工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也一直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学校一面选派管理人员到高校挂职锻炼,学习掌握高校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苦下功夫,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提质升格的关键环节,学校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原则,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安徽大学的江小角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的姚本先教授、朱家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孙书存教授、原安庆师范学院的汪青松院长、开小明教授、池州学院的的王延寿研究员先后来桐师讲学。同时学校制定了引进研究生的优惠政策,使研究生数量逐年提高。外引催化内培,在桐城师范学校,新老教师“结对子”已成为一种制度。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进行教学沟通和经验交流,学校广泛开展“公开课教学”、“优质课评比”、“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培训”等活动,这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校加大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现已有8人完成学业,12人在读。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开办研究生课程班,有18位老师结业。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并出台了奖励教科研成果的政策,在学校的积极倡导和鼓励下,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2005年以来,教师申报立项课题6个、主编或参编著作7部,获奖论文63篇,发表论文140篇。学校还是省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所在地、省高师数学教研会理事单位、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单位。
早在2000年9月,学校就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2002年9月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积累了一定的专科办学经验。学校明确提出以基本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德育教学、师范技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四大教学体系。加大理论教学改革力度,拓宽学生知识面,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多方面、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坚持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基本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乐于实践、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拼搏进取,不怕挫折、竞争向上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将这些素质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首届大专生45人参加专升本考试,录取31人;2009届毕业生18人参加专升本考试,17人被录取;2009届三年制大专班有109人,其中68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国家计算机2级和3级考试的超过30多人;师生书画作品在省级大赛中获奖超过60多人次;近三年,桐师毕业生在各市县考取人事编制达到200多人,2009年5月,学校被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评为“数学教研先进单位”称号,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毕业生的良好素质更是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连续几年,学校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屈指一算,桐师人在申专的征途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桐师在困境中崛起,负重前行,跨越发展,一路风雨一路歌。每每谈起这十年,桐师人感慨良多,十年的艰辛、十年的奋斗、十年的积淀,现在他们离这个目标的实现正日益接近……
凝心聚力,乘风破浪铸辉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年桐师,百年弦歌不绝;申办高专,提了十年,盼了十年,更奋斗了十年。“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这是每一位桐师人心中的梦想,实现升格目标,提升办学层次,是桐师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体桐师人也完全有信心实现再次飞跃,因为桐师的申专有着安庆、桐城两级市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因为桐师已经具备了优良的办学基础,硬件设施、人才队伍、办学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因为桐师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众人同心求发展,同舟共济谋申专”的良好局面。
桐城师范学校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都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宋永刚副司长、教育部规划司宋德明副司长,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教育厅程艺厅长、财政厅罗建国副厅长等领导曾先后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学校申专工作。安庆市委、政府成立了桐城师范申办高专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申办工作的有关事宜,并将桐城师范申办高专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给予专项资金2000万元和贷款贴息、教师进修的资金支持,并承诺在学校升格后每年给予13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桐城市政府划拨土地171亩,帮助协调贷款2000万元,并给予五年的贷款贴息支持,制定了减免建设规费等相应政策。在申办期间,财政投入、贷款贴息、划拨土地、减免建设规费等累计折算达5700万元。
自申专目标提出后,对照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桐师做了大量工作,办学规模不断地调整扩大、办学条件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45人,其中大专生1686人。校园占地面积328亩。校舍建筑面积78508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51965平方米,学生宿舍2172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8.5万元。纸质图书20.49万册,电子图书37万册。专任教师139人。高级职称42人;硕士以上学位37人。学校主要办学条件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置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在申专工作中,全体桐师人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学校的每一步的发展,每一点的成绩都凝聚着全体桐师人的心血和智慧。全校师生在申专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甘于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一件件、一桩桩感人肺腑的事迹不胜枚举,你定能感受到桐师上下团结一致的力量和争创一流的精神。这种力量和精神正是桐师评建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桐师迎评创优的最大信心所在!
十年磨一剑,提剑闯雄关。如今的桐师人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作风过硬的争创队伍,有热情高涨、热诚奉献的全体师生员工,桐师必定会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桐师供稿】
初冬庐城暖,问道南门下。我们一行13人在桐城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于11月20日上午抵达了合 [详细]
随着寒假的到来,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的质 [详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7 [详细]
图为教学竞赛活动现场。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期,桐城市实验小学 [详细]